【電影X通識】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雜誌記者羅爾訪問長壽兒童節目主持人羅傑斯。羅爾一向以文筆尖銳見稱,務求找出被訪者的陰暗面,令許多人敬而遠之。羅爾在訪問中,感受到羅傑斯待人誠懇親切,兩人開展了多場心靈對話,建立出真摯的友誼之餘,羅傑斯更替對方解開了多年來與父親糾纏不清的心結⋯⋯
故事主角真有其人,溫文爾雅的兒童節目主持與脾氣急躁的記者走在一起,兩人性格南轅北轍,卻像太極陰陽般互補不足,特別是前者接連看穿羅爾的心事,令他大感驚訝;羅傑斯回答對方提問時,總是透過「四両撥千斤」的反問形式,化解尖銳問題,但心底裡亦讓他反思自己與兒子的相處問題。
記者羅爾性格急躁及容易發怒,原來一直惱恨父親在母親病重時拋棄家人,即使父親早前出席家庭聚會,欲與各人修好,羅爾亦拒絕甚至拂袖離去。然而,自從他訪問羅傑斯(及被訪問)後,開始思考對方的哲理,特別是放下執著,學習寬恕,與病危的父親彼此修和, 重新享受家庭歡樂。
羅傑斯擔任兒童節目主持數十年,訪問中多次強調「與」兒童說話,彼此地位對等,不是單向家長式給予孩子命令,而是相向的交流,虛心聆聽,重視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另一方面,他主持的節目,內容沒有刻意迴避成年人課題,例如死亡、離婚、戰爭等等,因為這些課題在現今社會不斷發生,跟孩子們息息相關,必須讓他們持正確態度去面對。
劇中的兒童節目不僅是一個電視節目,更滿載著大眾集體回憶,伴隨許多人成長,見證了時代和社會的變遷,稱得上是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可以分為物質和非物質兩大類。物質是指有形可見的,例如舊城區、古老的街道或建築物。在香港,物質類的文物有些得以保留下來,甚至活化,例如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變成了集古蹟與藝術館於一身的大館;雷生春成為了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雷生春堂;前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 變成了香港文物探知館。
至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參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香港的粵劇於二○○ 九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亦是香港首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討論問題:
- 假如你是羅爾,面對父親主動前來修和, 你會怎樣做?為甚麼?
- 從孩童時候到現在,哪一件物品或電視節目伴著你一起成長?
- 試從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選取其中一項,介紹給同學認識。
- 嘗試選取香港一個地點、建築物或事件, 談談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參考資料
- 古物古蹟辦事處 http://www.amo.gov.hk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 ICHO/zh_TW/web/icho/home.html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http://www.unesco.org
英語對白,中文字幕,片長109分鐘, 本片正在香港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