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老莊的啟示

期數
3966
刊登日期
2020.02.21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2 月 23 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

上期寫《鼠年說鼠》,引用了《莊子· 大宗師》一段話,想弄清為何十二生肖中子鼠相對。歷代都有注疏家認定〈大宗師〉中,我們引的那段話太費解,是後人竄入,不值得多費腦汁爬梳剔抉。其實,莊子這段話的中心是「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既不可言說,老子為何下筆伊始便說?是因為若然不說,宇宙間的本體就無法討論。《周易》說「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顧炎武加上一句「非器則道無所寓」,認為不談具體可見的事物,抽象的理念便無所寄寓。老子說的是形而上的「道」,難免找不到現成的話語去直接詮釋;莊子卻說了一大堆形而下的得道者如何得道,以十多位神物之所以成為神物的故事,想令人意會「道」是甚麼。這些故事當時的人該耳熟能詳,後人時過境遷便不知所云,解讀不了時把它貶為偽作,是走寶了。

《老子》洋洋灑灑五千言,無一字不圍著「道」打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和莊子在我們的引文中說「道」是「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其實沒甚兩樣。「道」是先於時間和空間的存在,「道法自然」便能「無為而無不為」。老莊說的「自然」當然不是歐洲哲人筆下與人的世界相對的「大自然」,只是「自然而然」之意。莊子列舉了十多位神人逍遙自處狀態下的「自化」,是想人們領會一種比儒家更古老更達觀而又更深遠的宇宙觀。希臘人崇尚與自然對立而又主宰著乾旋坤轉的「邏各斯」,古老的華夏智者卻相信萬物都自定自成,每位得道者都有自家的成聖之路,各人的經驗都不可替代不可複製。因此老子才會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近於道。」這取態起碼在人人熱中功名,到處充斥好事之徒的現實世界,開闢了另一種眼光和取態。林林總總的巴貝耳塔的建造者們當然認為「若水」胸無大志不長進,但熟悉近兩個世紀意識形態更迭史的人,聽到這遠古飄來的化外之音,定然會心一笑。

莊子的神話「串燒」是以「狶韋氏得之, 以挈天地」開始的。成語有說「提網挈領」, 「挈」者「提」也,但合義中亦有鍥義,「挈」同「契」,亦可解作刀刻,引伸即以刃器把天地剖判,沒有這行為,世界便不會從一團渾沌的狀態中脫穎而出。若從此解,狶韋氏便是遠古華夏神話中開天闢地的大神,如「鼠咬天開」一樣, 出自同一種初民解答存在來由的「神邏輯」。令人想起,在古埃及創世神話中,舒把天母努特與地父蓋布分開,日月星辰才有活動的空間,世間萬物才得以各歸其位。由是我們便得面對中國古代哲學常說的破而後立,虛實相生。虛不是空無,而是存在的另一面相。國畫家在白紙上落下一個墨點,可視作汪洋中的一條船,空白便是無盡的海,任人浮想聯翩……書畫家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滲透著老莊精神。古代華夏族也有自家的「創世紀」,個中的神話哲學,內核至今仍在左右我們的思維和感性,可惜大多數人視若無睹, 是當局者迷還是軒輊不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