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與家長陪伴青年 鼓勵疫情期間主動學習
(本報訊)疫情持續,學校至少停課到三月中,有公教學校為學生提供在家的電子學習課程;有學生及家長亦因此疫情加深了關社情操與信德。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校長潘盛楷二月五日對本報說,該校已因應疫情,實施應變措施,包括加開課室用作自修室,並善用電子學習平台, 讓老師跟進課程進度及作網上教學,「當老師在家工作時, 學生也在家學習,老師按不同課題為學生設計習作與評估方法,網上教學平台亦附有網上小測,讓學生掌握所學」。
面對疫情持續,潘盛楷認為人們在危難能看到天主的臨在,互相幫忙。潘校長也察覺到不少父母因而在家工作,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子女;而學生也可從信仰的角度,了解天主如何在社會事件及困境中與人同在。
潘續說, 學校每天開放校舍,接待家中乏人照顧的學生, 也為協助本年即將應付中學文憑試(D S E)的學生溫習,至受訪當天已開放十個課室予學生自修;他指增設自修室,可避免學生過度聚集,以作防疫。
與此同時,該校早於農曆年假前會見所有中六學生,與他們商討選擇入大學的科目, 校董會亦撥款二十萬港元聘請導師為學生補習,以應付持續停課。
學生留意疫情新聞 培育關心社會情操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六生石礎宏二月五日對本報說, 該校早已向學生發出網上試卷,故此學習進度未有大為影響。
不過,他的情緒受到疫情新聞和政府防疫工作表現所牽動,他原本到自修室溫習的計劃亦落空,現在要重新編排學習時間。
然而, 石礎宏指因此度過了不一樣的學年,因從前只顧埋首讀書,這學年面對社會的不穩定、疫情等因素,令他愈來愈關心社會,更讓他體會到, 「自己所學習的不只是書本, 也體會到公民教育的重要, 這也是我成長的一部份」。
家長陪子女留家祈禱學習
信徒俞碧鳳育有兩名分別就讀小五及中三的女兒,她對本報說,幼女不時向天主禱告,這也促使家人一起透過祈禱學習交託。
俞碧鳳一家因擔心疫情, 早前已於主日留在家中祈禱, 長女則按老師給予的網上功課學習。她說藉著這次事件訓練女兒自律與自學。
另一方面,俞碧鳳和女兒每晚十時一起為疫情祈禱。儘管在疫情中感到憂慮和無助, 但她仍為女兒關心社會而感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