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繪稿壁毯畫 二月重返西斯汀聖堂展出
(梵蒂岡新聞訊)為紀念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逝世五百週年,梵蒂岡博物館剛於二月十七至廿三日,在西斯汀聖堂展出十張按拉斐爾底稿編織而成的毯畫,內容講述宗徒大事錄的重要事跡,重現一五一九年十二月廿六日聖斯德望瞻禮那晚,該聖堂掛上壁毯畫的歷史一幕。
拉斐爾於一四八三年出生在意大利烏爾比諾,一五二○年四月六日聖週五突發高燒,病逝於羅馬。一五一五年,在教宗良十世的委託下,拉斐爾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的生平事跡為基礎,繪製了壁毯畫的底稿。
然後,布魯塞爾紡織工匠范阿爾斯特(Pieter van Aelst)接獲拉斐爾的底稿,編織了這十張壁毯畫,並在一五一九年至一五二一年間把成品交給梵蒂岡。
這十張壁毯畫是梵蒂岡的珍藏品,早前輪流在梵蒂岡美術館拉斐爾展覽室展出。剛閉幕的特展不僅是向藝術家致敬,更重現了以往舉行隆重禮儀時,西斯汀聖堂的傳統裝飾。
配合西斯汀聖堂變動 壁毯畫盡量放回原處
事實上, 梵蒂岡曾經先後於一九八三年和二○一○年的若干小時內,嘗試按照不同的詮釋把部份壁毯畫物歸原位展覽。如今,二○二○年才決定把拉斐爾的所有壁毯畫全部放回原處展出,並配合西斯汀聖堂於過去數個世紀內的變動,首要改變即為米高安哲羅在祭台前方繪製的傑作《最後審判》。
在西斯汀聖堂展出拉斐爾壁毯畫的特展首日, 策展人魯道夫(Alessandra Rodolfo)從藝術和神學的角度向梵蒂岡新聞網解釋這些壁毯畫的意涵。
西斯汀聖堂畫作 從創世到宗徒事跡
魯道夫說:「在教宗西斯汀四世要求下,這座聖堂的牆壁以濕壁畫的技法,描繪了梅瑟和基督的生平,並在舊約和新約的事跡之上,繪畫了歷任教宗。隨後,教宗儒略二世召叫米高安哲羅在穹頂畫上創世紀的故事, 以及基督誕生前的先知。拉斐爾一度沉浸於此,鑽研、注視,並調整畫作的優雅風格。拉斐爾也從米高安哲羅那裡獲得靈感,因為他的作品氣勢魁宏又精緻細膩。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這是世界的偉大歷史,以《最後審判》作結,卻始於米高安哲羅的創世紀故事,接著是舊約與梅瑟,之後從舊約進入新約裡的基督生平,最後是取自福音和宗徒大事錄的宗徒事跡。」
魯道夫指出,訪客平時固然可以「在梵蒂岡美術館裡隔著一層玻璃欣賞拉斐爾的這些壁毯畫;但是,沒有一層玻璃防護,而且打上特殊燈光的拉斐爾壁毯畫,別有一番風格。更有甚者,這些壁毯畫本來就是特地為教宗的聖堂、為天主教會極具象徵意義的場所製作的,旨在依循良十世教宗的理念,完整傳達西斯汀聖堂的宗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