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由武漢肺炎看受教育權
三月初,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U N E S C O)的最新發佈指出,全球近二百九十萬學童受武漢肺炎影響被困家中,對全球教育造成了極大衝擊,UNESCO主席阿祖萊(Audrey Azoulay)表示:「縱使因健康和其他災情引致的暫時性停課並非新事,但是次疫情對全球教育干擾的速度和規模都是空前的,若然情況持續,可對受教育權(right to education)帶來威脅。」這對弱勢學童的影響尤其險峻。
何謂受教育權?
在解釋何謂受教權之先, 或許我們應先了解權力與權利之別。「權力」,是指power,是一種主宰與被主宰的關係表述,是一個位格(person)相對於其他位格的影響力(influence)的量度;「權利」,指的是rights,是一種不應被無故剝奪的權益,是一實存體應享有行使某一行動的自由或是某他者不能行使某些影響到這實存體的一些限制。舉例說,人的生存權就是一種消極權利, 他者不可以無原無故的奪去我的生命,消極權利說認為他者有義務尊重和不侵犯我的生命權。積極權利說則認為群體,特別是政治體制有責任去保障和提供一些權利給群體成員,通常是一些基本社會權益,像是免費基礎教育、基本社會保障、免費基本醫療等。受教權是權利的一種,《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六(二)條、《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第十三(一)條及《兒童權利公約》第二十八(一A)條均明文規範受教權當受保障。
武漢肺炎對教育的影響
是次全球因應武漢肺炎的廣泛性停課,不單使很多學童的學習進度滯後,也使弱勢學童與其他學童的學習差距拉闊。試想,資源較多的家庭即使在停課期間,也可為家中學童聘請私人補習教師,也可給予學童私人電腦透過網上課程或視像教學繼續學習,這些是弱勢家庭未必能夠做到的。在一些較落後的地區,弱勢學童的身體成長健康也會受到損害,因為他們有機會需倚靠學校所提供的免費或優惠膳食。加上, 弱勢家庭未必有其他幫助照料者在家中,以致父母需要留在家中看顧停課的學童,使家中經濟狀況變得更差;更甚者是父母繼續上班工作,將年幼學童獨留家中,引發不同的家居意外。若然疫情持續,部份學童習慣了停課的生活, 有機會令他們在復課以後也不願再回到院校,使輟學率上升。此外,疫情也有可能影響了一些公開考試的進行,若然升學最終需依據在校成績,就有機會引伸「不同校不同評分基準」的公平性問題。
結語
由武漢肺炎這一石所激起對教育衝擊的千重巨浪可謂破壞力非凡!各國的教育部門必須審慎應對。在香港的處境下,若要求學校提供網上授課時,教育局有沒有充足的硬件和技術支援? 對弱勢學童在電子學習之上有沒有適時和合用的幫助?在教師們需要突破傳統教室作法時有沒有給予足夠的進修空間和教學資源?這些都是官方需要迅速反應的區域,唯有健全的制度性支援,學校教師才能攜手合作為困家學童繼續提供學習機會,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不被剝削。
•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