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經驗
耶穌會士林瑪竇神父(Fr. Matthew Linn)去年中專程來港為本團體作心靈醫治及培育的分享——編者
今期我們會繼續「治癒」的進路, 但會從「瀕死經驗」去更徹底地治癒。林神父及團隊研究了數百個「瀕死經驗」的醫學記錄, 總結出「瀕死經驗」對我們生命的治癒作用,特別是當中的執著與不寛恕, 讓我們毋須經歷死亡,也能夠跨越死亡,善渡此生。
「瀕死經驗」 為他人帶來治癒
「瀕死經驗」是指一些人在臨床死亡時( 通常是心臟驟停) , 或瀕臨死亡時所發生的特殊現象。有三十多年的急症室經驗的Dr. Thomas Fleischmann,曾經從死亡邊緣搶救過上萬人,其中兩至三成的存活者曾有「瀕死經驗」。他把「瀕死經驗」歸納為四項通常的現象:肉身痛苦的消失、對死亡不再恐懼; 「靈魂出竅」,看到自己的肉身;感到溫暖的撫慰;以及經過一道暖光,以同理心的角度,重新經歷自己的人生。
最後的這個「重活人生(Re-live your Life)」階段,林瑪竇神父認為是「瀕死經驗」最具治癒價值的一方面。所謂「重活人生」的過程,瀕死者並不是以觀眾的角度去旁觀自己人生的「回帶」;而是具體地重新經歷人生,卻是以完全的同理心去經歷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例如林神父遇見過的一位瀕死者,他以前是一位職業殺手,在瀕死經驗中他仔細地感受了每一位被自己槍殺的人的具體肉身及心靈痛苦,以及他們家人的哀親之切痛;這位瀕死者甦醒後,無論多大的金錢報酬也不能買他去傷害任何人,他反而把財富都捐給受害家屬去作賠補。另一位瀕死者,就經歷了她生命中最不經意的愛德和陪伴的行動,為受助者生命起了關口性作用,連天使也為她喝采。
林神父指出, 瀕死者「重活人生」的經驗,教導我們凡事不只以自己的角度去判斷,更能以對方的角度去諒解及設想,這有助我們更有愛心地去待人,並從心出發去寬恕別人。
瀕死後復生 變得更有靈性
「瀕死經驗」研究的另一有趣的現象,是瀕死經驗者的性格改變(沒有瀕死經驗而被搶救回來的人,沒有同樣的改變)。瀕死經驗者的性格變得更接納和同情別人、更注重與人的關係,更著重生命的意義特別是內在意義、社會正義及愛護大自然,放輕對物質的執著;他們變得更有靈性, 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並且相信死後有生命。
林神父指出,「瀕死經驗」不僅是為那些經歷過的人,同時也為我們所有人帶來治癒,助我們放輕執著、從心去愛,善渡此世、邁向永生。
之後是林神父系列的最後一期,大家不必因此而「悲傷」;言歸正傳,神父會帶我們治癒與親友離別的哀傷。
- 「治癒心程」系列之七╱聖神內更新團體會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