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仍在野》緊急應援(下)

期數
3971
刊登日期
2020.03.27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3 月 29 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在瘟疫大流行之陰霾下, 各地政府封城兼實施「居家令」。此時此際,多麽嚮往曠野的空間!還說那邊甚麼都沒有? 曠野能夠提供遼闊的視野,新鮮的空氣。可以自由呼吸,舒展身心,盡情奔跑,無拘無束。

我不會向病毒道謝, 因為不合情理。以同樣邏輯,難道也要向魔鬼感恩,多得牠引誘犯罪, 人才可以跟著醒過來,悔改後惜福善生?經過災難或犯過錯失,墮落後再醒寤回頭,當然非常可貴。但惡因始終是惡因, 惡因只會生惡果。在惡果中生善念,從而成善因,再生善果,那與惡因無關。又何解要向惡因道謝?只不過是人的任性,往往未到陷於極度困境時,仍未會捨得放手,願意認真面對而已。要正念的話, 是否應該說感激聖神?因為祂是善念的來源,祂觸動人心,讓人在悽慘之中, 提起精神,鼓起勇氣,在團結力量中盼望,一起合作忍耐, 積極找尋出路?同時透過慘痛的教訓,重新領略人生意義? 

耶穌在曠野四十天, 沒錯食糧有所缺乏,缺乏自然要補充。在肉身較為虛脫之際, 乃更加清醒的時候,還是倍更糊塗的時候?一直以來讓我困惑的,是退省結束之後的那種反彈行為,像是要立時說個夠本,隨即大魚大肉一番。這是慶功? 還是破功? 當魔鬼獻計,叫耶穌變石為餅時,乍聽之下似是即時提供了紓解支援。( 參閱瑪四3) 但實際上這做法,連說它是「治標」也太肯定其價值了吧!只要離開曠野,返回村鎭,自當找到東西吃。問題是聽過一次牠的話,縱然是無傷大雅的事,但往後便好像中門大開,給牠自出自入了。可怕了吧! 

一個人如果擔心天主不顧他的生死,這個人已墮入死亡陷阱了。相對於似是沉默不語的天主,魔鬼就好像蒼蠅般四周盤旋,在耳邊不停地吵著: 「怎會見死不救? 怎可能這樣?」(參閱瑪四6)「除非祂不愛你!原來祂不存在!」「不愛你!不愛你!」「不存在!不存在!」長期生活在洗腦式的意識形態灌輸下,確實難以保證信念能夠堅定不移。耶穌卻知道, 試探就是不尊重。仗著這份肯定的宗旨,他對父及聖神之信任,足以抵抗卧底的迷惑。

隨著,魔鬼的攻勢愈加凌厲,只是牠的招數不外乎兩三種:開始時給予小恩小惠,讓人放鬆提防之心,同時逐漸錯誤判斷,以為對方關照自己。怎料一旦與邪惡勢力往來,便難以脫身。我們不要自作聰明,以為作黑暗交易時能把握勝算。牠給你的一點點好處, 好像能解燃眉之急,但是你將要付出的沉重代價,卻遠遠超乎平等交易之比例。魔鬼的好意從來都是騙術,同意了並且實行後,已是大勢已去,恨錯難返。牠嘗試以一點榮華作餌,欲騙取完全操控耶穌的權力。(參閱瑪四9)可是耶穌心裡獨有父,只願意聽從祂。

在四旬期內另一段重要的聖經,是路加福音中「蕩子的比喻」。教訓當然不止於勸諭世人勿作敗家子、忤逆兒。耶穌告訴我們,真正的險境,並非只是當人明顯地作惡,更且是不論在任何事態之中,魔鬼的糾纏。牠扮作應援,暗中謀害,唆使人想不通、信不夠, 逐步跌入深淵。我們又有多少理會到存在著的這個緊急需要?就是決心不與邪惡為伍, 立即「起身」( 路十五18 ) 回到父親身邊去? 故事到了最後出現了兩個很大的逆轉(t w i s t s)。首先,幼子出乎意料地發現,緊急應援之父, 在他最潦倒最可憐這刻,原來已經隨時準備好,即時寬恕接納他,甚至替他慶祝重生!可惜長子卻瞬間被惡念攻陷,嫉妒得快要與弟弟角色調換,成為新浪子了。然而「浪子回頭金不換」,兩兒子皆受到無差別待遇,慈父都會等著立即應援——無條件忍耐,無條件提供, 無條件寬恕, 無條件接納,無條件愛惜。

「我的救助來自何方?我的救助來自上主,他創造了天地宇宙。」(聖詠一二一2) 

•作者李達修神父為嚴規熙篤會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