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仍在野》逾越的火花

期數
3972
刊登日期
2020.04.03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4 月 05 日 基督苦難主日

意大利名導演奧米(Ermanno Olmi 1931-2018)是米蘭總主教兼樞機馬蒂尼(Cardinal Carlo Martini 1927-2012)的好友。他是少數把宗教信仰元素納入其作品內,但又不硬銷耶穌的電影導演之一。奧米的電影總帶有靈性味道, 發人深省;並以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的拍攝手法說寓言見稱。其中一部作品《一個神聖酒徒的傳說》(The Legend of the Holy Drinker, 1988),贏得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一生坎坷的安德,深受傷心往事打擊,厭世頹廢,淪落街頭, 露宿巴黎橋底。忽然有一天,一連串奇蹟開始發生在他身上。首先有一位白髮紳士出現,無條件地給他二百法郎解困,並告訴他倘若有朝有能力把款項歸還,可以到附近教堂聖女小德蘭祭台,捐獻當作還債。安德雖然落泊,卻仍然很有自尊和信用。這突如其來的恩惠,在他消沉的生命裡擦出了火花,在喜悅中往餐室喝一杯慶祝時,坐在隔壁桌子的胖子,又主動請他做臨時工,薪資剛好二百法郎,足以交還小德蘭。安德心中的火花又擦著多一點。他開始相信奇蹟了,亦逐漸拾回尊嚴了,跨越人生低谷的時候好像來了。可惜,每當他準備要履行對紳士所作的承諾之時,都總會遇上一些狀況,踫到一些人,引致耽誤事情;又或是自己控制不住, 多飲幾杯後醉倒。

安德很想還欠聖女小德蘭的債,奈何一再節外生枝,致使不能如願。故事便不斷兜轉於他的掙扎過程,其間本是善良又有七情六慾的他,再三跌進溫柔鄉及在損友的玩弄下,不但被騙財,仍未復原的感情創傷,亦再度發作。可是,在安德處於極度失望沮喪之時,奇蹟卻又會自動發生,使他心火再生, 縱然轉眼又破滅一次。

奧米的電影中有很多符號,表達著不同的氣氛,和看不見但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用單簧管獨奏的背景音樂交待奧妙的轉機。此外, 雨水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電影後段的其中一幕,當安德又再失敗,打回原形時,白髮紳士在雨中再現,沒有怪罪於他之餘,竟主動再給予他二百法郎。接著,安德跑進一所餐室避雨。雨勢愈來愈大, 天色愈來愈陰沉,壓迫感亦愈來愈強烈。安德不禁又喝起杯中物來, 然後在半醉半醒之間,除了雨聲之外只有孤單的影像裡,安德痛苦地存在於回憶與真實之間。他在悔疚和哀傷中流淚,彷彿看見深深思念著的年邁父母。他取出隨身唯一財物,那只出門時父母相贈的袋錶, 便是睹物思人之憑證。

一場滂沱大雨,把人困於一個空間內,似是無聊苦悶。雨天的幽暗,令人多愁善感;雨聲的韻律, 教人逐漸凝視內心,讓雨水也洗刷追憶,讓心裡的淚一併傾流。下雨是蒼天哀憐眾生?是伴奏著靈魂去抒發?安德肯定藉著淚水面對了自己,也因此激起多一次生命中的小火花。昨日傍晚透過互聯網直播, 參與教宗方濟各主持的《致城市及世界》(Urbi te Orbi)降福。平常必定是萬人空巷的聖伯多祿廣場, 現在如此空曠,乃最震撼的場面。教宗蹣跚的腳步,凝重的神色,慈祥的聲音,吐露著安慰和勉勵,送予整個人類大家庭。他獨個兒舉行禮儀,簡潔之中更顯得莊嚴神聖; 而最令人感動的場景氣氛, 要算是一直下著的那場雨。這場雨可以說是為世界而流的淚水,表達出上主的憐憫, 亦是世人正在流的眼淚, 悼念無數亡者, 充滿著悲慟與哀傷。

究竟這部電影何來寫實? 請先收起那份正義凜然,同時暫且卸下理性包袱,不要用自己的邏輯來審判故事的內容。這是個寓言,卻在形容普遍人間的真實現象。我們都是酒徒。我們都有過去,都遇過不幸無辜,都感到惋惜遺憾。我們雖然是罪人,並不是完全的壞人。我們在同一信仰內,有相同意願, 就是得到天主選召,施以逾越奧跡之恩,即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率先地以自己的死而復活來帶領我們跨越死亡深淵後,我們欲還以報答。逾越的恩寵不會因我們的疏忽和浪費被耗盡,是歷久常新的,實在常常出現,以激發我們生命的火花。逾越的火花,叫我們抬起頭重新做人,回復信心,相信奇蹟。那怕有時火光瞬間即逝,因我們的分心,使它消失去;但仍可以繼續盼望和相信,就好像聖週六晚上燭光禮儀開始之時,火怎樣生起來,以點燃復活蠟燭,象徵永恆的逾越。在那一夜,我們高唱:「基督的光!」

  • 作者李達修神父 為嚴規熙篤會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