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與大自然共處
教宗方濟各二○一五年所發表的《願祢受讚頌》, 是歷來首篇專談環境的通諭。他明確地敦促世人盡快去採取行動。同年一月十五日,教宗曾指出:「天主總是寬恕人;我們人類有時寬恕人,但是大自然永不寬恕人。如果你給它一記耳光,它會還你一個。我認為我們已經過度開發大自然了。」
今天,全世界正在處於由新冠病毒大流行所引發的衛生緊急狀態。這是否就是教宗當年所指的「耳光」?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這紀念日旨在促請全人類保護大自然。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正值這場紛亂的疫情,這項活動已經悄然溜走,我們也沒有注意到。這場不到三個月就已在全球奪去十六萬人的疫症,正在催促我們要重新看看教宗所作出的「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的呼籲。
可惜,世界領袖未有充份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該道通諭敦促人們要改變生活方式,以及在生活中識別優先事情。也許,新冠肺炎疫情終會成為眾人改變生活方式的契機,而在疫情完結後,人們的生活習慣或已不再一樣。就像舊約裡的洪水,這次大流行應當有助於全世界辨別出新一套的優次,以及全盤檢視那崇尚消費的世界經濟。
隨著疫症爆發,全球多國積極採取封鎖措施,可是,這種大流行的病毒,對這些圍墻不屑一顧,衝破了國家之間的邊界。當各國領袖和科學家談及這病毒時,他們都鄭重地帶出一信息:「病毒不需要護照, 它更會訂立自己的時間表。」然而,可悲的是,掌權者拒絕承認大自然受到侵害,反而互相指摘。從大多數人的反應可猜到,他們熱中於恢復一直追求利潤、以經濟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而非轉向以生態為中心。
各國領袖們雖然措辭隱晦,卻已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他們的優次。當病毒如野火般蔓延的時候,中國政府被指未有與其他國家分享全面的數據。究竟在這疫情大流行之時,各地人民與政府,可以如何合力對抗此奪取多條人命的疫症?
截至四月底,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是美國,這不僅從染疫和死亡人數來說,也可以從經濟衝擊來說。可是,當我們聽到美國總統說,如果政府把死亡人數維持在十萬人內,就可算是「做得很好了」,這聽起來是多麼的殘酷無情。人命何價?在維持權力和經濟的同時,政府花了多少心力去保護人命?
大流行為眾人上了新的生命課堂。它呼籲人們不要變得沉迷於自我,否則最終被無關痛癢的事,蓋過了重要的事。重要的是,眾人必須找出正確的優先事情──以他人和世界為先,他們才會照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