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以防疫之名的偽善

期數
3976
刊登日期
2020.05.01
作者
黎汶洛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5 月 03 日 復活期第四主日

在修讀社會工作的課程時,有一位老師跟我們說:「如果你們入職當社工,請不要辜負公眾對你們的期望,你們應擇善固執,實踐社會工作價值。」究竟何謂社會工作價值?而這價值和信仰有何關連

早期的社會工作受教會和西方文化影響,根據胡中宜教授指出社會工作專業起源於西方宗教慈善事業,宗教價值在歷史上緊扣福利事業的發展,且伴隨工業化過程而變遷,新教改革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和社會改革運動中產生的思想文化,如新教倫理、人道主義、實證主義、烏托邦思想,對社會工作影響深遠;促使社會工作以最初的宗教慈善施捨、憐憫式助人發展,現今已成為一種有系統性的以人為本制度。

這些思想觀念逐步發展成為社工哲學的思想基礎,而香港明愛的3L服務理念也圍繞著以人為本的元素,並強調照顧市民成長過程中各個不同階段的需要,特別是關注社會上最末後無靠(The Last)、最卑微無助(The Least)和最失落無救(The Lost)的一群。但現時的香港禮崩樂壞,社會問題不斷,單靠全港約二萬五千名社工和社福機構根本「站不住腳」。

在疫情下,「麥難民」和街友們也首當其衝被歧視、被侮辱和被驅趕。近月,不少樓宇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以防疫之名驅趕街友;更有些不法分子,仿效警方二○二○年二月廿四日在通州街公園進行代號「晴天」反罪惡行動,把無家者的財產, 包括罐頭及食米散落一地。雖然涉事警員已被停職,但疫情持續,這些帶有歧視和滋擾無家者的行為有增無減,令無權力者身陷險境。

在三月下旬, 正委會透過電郵、傳真及郵寄方式,分別去信民政事務局、社會福利署、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等五個政府部門,要求當局開展跨部門合作,開放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人士入住,並提供足夠的防疫及社會福利措施。不過,只有社會福利署認真看待事件,並與正委會、露宿者綜合服務隊合作下,陸續安排「麥難民」接受服務評估,安排街友入住緊急宿舍。

對於某政府部門冷冰冰的書面回覆,指「麥難民」不屬他們「管轄範圍」;相反有一群教友們實際的愛德精神,用溫暖打動人心。他們擔心街友受病毒感染,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資,如食物和口罩外,更借出自己住戶的部分空間或租用賓館作街友們的短期暫住居所。

「防疫」是重要,但以防疫之名欺壓弱小,實屬無良;施政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把街友看作成足球般,弄來弄去,實屬可悲。長遠來說,是需要教友們實踐愛德,持守正義,活現基督,例如由關心我們的鄰舍開始,以伸延至堂區和社會。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