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公布網上學習調查: 學生遇壓力 應調整教學

刊登日期
2020.05.29

(本報訊)在疫情下,學校停課多時,許多學生改以網上學習。中文大學五月廿一日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學生於網上學習面對極大挑戰及壓力,建議教育界調整網上教學策略。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趙建豐的團隊, 於四至五月進行調查,收集逾千名中學生的意見,發現他們對網上教學的價值整體評分不高,並表示改用網上學習後承受龐大的學習壓力及焦慮。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普遍有需要調整網上教學的策略,以切合學生的需要。

被問及是否同意網上學習有價值時,受訪學生的同意平均值只有二點九七分(五分為極同意),屬中等水平;接近全部受訪學生曾經參與網上實時課堂, 七成多有完成教師提供的家庭作業,但只有兩成三受訪學生認為,只觀看教學影片也能理解課題內容。

調查指出,大部份學生均期望學校,能夠提供各種形式的網上學習資源,以支援他們完成家庭作業;當中逾七成就讀初中的受訪學生,期望教師作個別照顧如輔導或補課;逾六成半的高中生則尋求更多小組教學活動。 

網上學習添壓力與焦慮

調查亦探討改用網上教學對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受訪學生於網上學習時面對的壓力及情緒焦慮狀況,分別高達四點零五分及四點一五分, 當中以五分為最高壓力及焦慮; 而首三個令他們擔憂的因素依次為作業壓力、學習成績不佳,以及無法與同學見面或進行互動交流。調查員指這結果顯示,社會面對全球公共衞生危機時,心理健康支持是學生能有效進行網上學習的重要因素。 

趙建豐教授表示:「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教師於疫情期間積極為學生提供網上教學,但從學生的意見反饋顯示,其整體成效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相信主要原因在於現時網上教學大多聚焦在行為參與,未能達致學習的多樣性。同時,學生要在短時間內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亦有一定的困難。」 

調查建議安排活動 讓學生復課後表達情感

而因應調查結果,團隊建議學校在復課後可安排心理健康活動,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分享他們在停課期間的生活狀況;並避免安排過多教學活動或評核,以減少學生因追趕功課或課程進度,或參加考試評核的壓力。

對於「停課不停學」的未來學習策略,調查建議學校制定網上教學策略及課程指引,而在長遠資訊科技教育政策方面,學校可支持或幫助學生購置數碼設備,增強學生的數碼溝通技巧 、使用資訊科技讓學生自我監控學習進度,以縮小學生之間的數碼鴻溝;學校亦要加強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專業培訓, 提高他們對網上學習多樣性、創造學習和同伴學習的意識;學校亦可建立提供個人化學習的統一電子學習平台,共享教與學的資源。(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