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改變牧民處境
期數
3982
刊登日期
2020.06.12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6 月 14 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
(本報訊)六月,民間反逃犯條例修訂百萬人遊行一周年,社會運動餘波延續至今。有從事青年工作的教徒指出,社會狀況改變了牧民處境,教徒當以新的角度去關心這場運動的主要參與者——青年。
反修例運動期間,有天主教徒自發舉行祈禱聚會和參與請願行動,有神長到請願地區陪伴他們。此外,教區的「天主教身心靈關顧小組」亦舉辦連串活動,包括奉獻彌撒為時局祈禱,也為家長、家長和教師等舉辦聚會,藉祈禱和輔導處理情緒和人際關係。。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執行秘書莫靜儀對本報說,過去一年社會環境改變,青年牧民工作者要謙卑,「因為新一代的能力與思維比舊一代,舊的牧民方式未必再適合他們,我們應向青年學習」。
她指青委會參與教區「天主教身心靈關顧小組」,他們透過小組分享等方式,關懷青年的心靈需要。「經歷這一年,青年於靈修上需要療愈,我們要深入青年內心。」
回看過去一年,天主教徒社工彭志聰對本報說,「有人說事態愈演愈壞,青年最初有希望, 認為可改變社會,但現已變得悲觀」,「他們因此傾向封閉自己,令輔導工作愈見艱難」。彭智聰去年六月應教區神職人員邀請,公餘到立法會請願區輔導青年。他鼓勵青年工作者耐心與青年建立關係,尋找合適介入點,讓青年分享內心世界。
他指社會上政治立場壁疊分明,外人變得難以介入幫助。他認為社會可提供不論立場的支援渠道,關顧青年在家庭和就業上所面對的困難。(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