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是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名言。
近日一個有關國安法的研討會上,有論者認為,國安法令港人不能再依靠原有法律制度下所賦予的保障,法律界和港人均需要思考,在國安法下如何有尊嚴地做人。天主教會肯定人的尊嚴, 確信每個人,不論男女,都是天主活生生的肖像,被置於創造秩序的中心和高峰,「每個人都因而具有位格和尊嚴;他不只是一件物件,而是一個人。人能認識自己、擁有自己、自由地奉獻自己,並與其他人溝通。」(《天主教教理》,第357條)
「對於基督徒來說, 『國家』的重要性總是次於個人或團體。人首先在與天主的關係中找到自己和身為人的尊嚴,然後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獲得實現。這兩個面向密切相關。在任何情況下, 人應該先關照自己,再擴及社會,最後是政治組織。」(《DOCAT》,197)
若望保祿二世生於波蘭,一生經歷納粹、共產政權的統治,他上任教宗不久即出訪共產統治下的祖國波蘭,勉勵同胞「不要害怕」,要堅持自己的信仰。在克拉科夫舉行的彌撒上,教宗對群眾說:「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們必須堅強,透過從信仰中得到的力量使自己堅強。你們必須忠誠。你們今日更需要這股力量,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你們要透過這股信仰、希望與愛的力量堅強。這力量是自覺、成熟與負責任的,這力量協助我們在歷史的這個時間點進行偉大的對話,與人們和世界的對話是奠基於與上主的對話……人必須致力於世界所有人、所有民族之間的和平與寬容,人必須努力於彼此之間的接近,人必須打開界限,人不需要害怕。」
這段講話提醒我們在壓迫中如何活出人的尊嚴。首先,不要被恐懼支配我們的生活。曾經歷7.21事件的傳媒人柳俊江覺得,人往往為保安全,會被恐懼支配做出決定。他說,香港人若追求更高價值,追求一個更好社會,就要學會不被恐懼支配,作決定時不應以恐懼作為出發點,應運用邏輯、知識,思考我們應該做甚麼。
其次,要防止恐懼滋長,我們應致力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打破社會隔閡。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ynder)在《暴政》(On Tyranny)一書指出,在歷史上的不同時刻,生活在鎮壓恐懼中的人民都記得鄰居對待自己的方式。「一抹微笑、一次握手、一句見面的問候,這些一般狀況下平凡無奇的舉動,在那樣的局勢中變得無比重要。當朋友、同事和相熟的人刻意避開視線,或轉身邁進對街避免與你碰面,恐懼便於焉滋長。」
讓我們謹記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說話:「政治權力也是一種權力,沒錯,但是絕不是唯一的權力。有一種權力是沒有辦法描述的,那就是人自己本身。」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