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推出心命種籽計劃 開展社區教育 處理心靈創傷
(本報訊)新型冠狀病毒持續半年,疫情七月又再加劇,明愛「心命種籽」推出心靈創傷及社區支援計劃,陪伴公眾人士面對內心的不安。
計劃的團隊主任巫志威對本報說,人們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感,可能源於以往的經歷,但因未有處理而一直存於心中,直至在社會事件和疫症下被重新帶出。
他說,明愛心命種籽便一直透過公眾教育,「讓人們更覺察到自己的困難,再進行介入」,「問題若處理不好,會長久地影響情緒、人際關係、生活模式。」
網上大學堂 剖析創傷與輔導方法
心命種籽於本年三月起,在臉書開展「心命種籽大學堂」系列,邀請嘉賓進行直播,講解創傷以及輔導的方法。
明愛社工林融芝說,許多人一聽到創傷,便會聯想起一些大事件,但其實創傷不只是單一次的天災人禍事件,還有些是發展性創傷。
她說,兒童在成長中面對許多困難,當中有些是由父母小時候經歷的創傷經驗而來,「父母把從上一代學習而來的不好經歷,不知不覺間放到下一代中」。
為了讓社區人士多認識創傷,心命種籽推出「大學堂直播」,首季邀請嘉賓從哲學、文化、心理學等角度講解創傷,第二季邀請講者講述不同的輔導方法、治療模式,治療學派,也告訴人們「不一定要嚴重事件才要輔導。如果你想去檢視過往的生命、發掘不同的面向,輔導便是一個方法」,而遇到困難時,便可以向社工求助。
談到如何照顧個人情緒時,巫志威建議人們可以試試「靜觀活動」、運動及均衡飲食,並要與人保持社交聯繫,「社交距離不代表沒有社交,其實有時候一個人是難以面對困境的。」
因應去年下半年連串社會運動,為社會帶來集體創傷,心命種籽著手支援社會人士,陪伴他們整理因社會運動帶來的種種情緒,尋找心靈可安穩的地方和內在力量,建立互相支援的群體,預備重建關係。
著重家長教育 防問題代代遺傳
心命種籽計劃亦包括學校舉行講座,當中著重家長培育,為家長提供不同主題的講座、小組及工作坊,從家長著手,為子女的成長及學習建立良好基石。
巫志威說,有些家長在工作坊後,更察覺到自己管教孩子的風格,與昔日父母管教他們的相似,間接令管教的問題延續下去。「因為家長覺得自己的成長是成功的,所以想把自己受過的一套教給下一代;但其實家長本身,小時候都曾為父母的管教感到不舒服。」一些家長事後會續繼尋求社工協助。
家長反思管教方式
疫情下,明愛社工與家長定期開Zoom小組聚會,透過藝術創作、心理教育,幫助受困擾的家長認識自己的焦慮。
巫志威說,「疫情下買不到廁紙、米,可能會觸發家長以前捱餓的情況、感覺;這種焦慮不是這一刻才產生。疫症下出現的行為,令他們想起以往未有處理的焦慮。」
他說,學生停課後,家長需長時間與子女相處,「家長留家似是不用上班,但其實他們全日要『工作』;小組讓家長透過網上活動,互相支持。」
明愛家庭服務二○一四年開展心靈創傷的復元及治療服務,一六年獲公益金資助「心命種籽」計劃,旨在喚起大眾關注創傷。(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