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天主的眼神
二○二○年是特別的一年,由於一場全球性的疫情,改變了全人類過去的生活習慣。在香港,自疫情開始到現在,每當我們外出時, 我們都已經習慣了配戴口罩。雖然天氣炎熱,戴上口罩會更覺辛苦,但為了保護自己及他人,我們也不怕辛苦,堅持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惜,當時間長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會把他人的面容忘記了。
停課多月後,學生陸續回到校園上課,面對這些曾經差不多每天相見的學生,作為老師的我已經不認得他們。的確,他們的外型改變了,有些長高了,有些長胖了,但更重要的是在班房內看見的是千篇一律被口罩遮蓋著的面容,每人面部的獨特性仿似也消失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透過說話、表情、手勢或姿勢來溝通。現在,由於戴上口罩,多少次我們要提高聲浪才能讓人聽到,有時更要誇大手勢來表達重點,吸引他人注意,而表情已經被一片片黃、綠、藍、黑、白、紫、粉紅的口罩覆蓋著,失去了它的功能。不過,也因此,我開始更留意各人的眼神。
學生當中,有些因睡眠不足,眼睛顯得無精打采,甚至有個別學生長時間閉上眼睛。啊!他沒有眼神,他睡著了。起來,洗洗臉吧!有些學生, 在回答提問時,雙眼不斷轉動,努力思考,尋找答案。我要多鼓勵讚賞他們。當問到是否有做練習時,有學生會露出慌張或虛假或疑惑的眼神。明白的,眼睛是靈魂之窗,不會說謊。有小部份學生欠缺自信,不敢正視我,雙目只聚焦在書桌上,也有一位學生帶著恐懼的眼神,我該怎樣做呢?近窗位置有兩位學生長時間凝望窗外,心神已外遊了。在發白日夢?還是在憧憬著未來?喂!回來吧!後排有兩位不時偷望書桌下的手。是在等待手機訊息吧。我要處理。第二行有位學生好像長頸鹿一般, 經常向四周瀏覽同學的書本及物品,是跟不上課堂?在找人聊天?我要注意。有一位學生,眼睛充滿著怨氣,是對我或對訓導老師懷有敵意?是對家人或社會不滿?我要跟進。
幸好,大多數學生都帶著精神抖擻的眼神跟隨著我的姿勢、聲音、語氣、思路而走動,時會張大雙眼,時會顯出喜悅,也許有時會露出迷茫、疑惑的神態,但經過解釋及澄清後,滿足的眼神便會綻放出來。作為老師的我,也會感到滿足。
東正教傳統的聖像畫有一個特色,藝術家很多時在繪製畫中人物的眼睛部位時,會凸顯它大而有神的特徵,以表示這些人物已經親眼見到偉大的事物,也因而製造出一個獨特的效果。例如:《基督普世君王》畫像中耶穌的面容雖然比較嚴肅,祂的目光視線也沒有特定的定位點或方向,不過,有趣的是,觀看者無論站在那個位置,只要看到祂的眼睛,與祂互相對望時,都會感到耶穌在凝視自己, 彷彿祂能夠看透自己的心靈,不斷與自己交流,而且,總覺得祂能認識、了解、接納自己。
聖經中提到:上主的眼睛垂視下地,他的目光細察人子(參詠十一4)。我會以甚麼眼神凝望天主?天主又會用哪種眼神看待我呢?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