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作戰
上課時談到病人傅油,強調讓病人得以堅持信仰,也要重視團體一起施行。小息時,一位教友前來閒聊,「老師你說得很好呀,所以我覺得病傅好重要。」
然後他說,每一次要入院,他都要求神父來施行病傅,即使是很小的手術。「有一回,神父說沒有生命危險,不用辦病傅, 我說那不到他決定,是由我決定的。不過,那次我給神父的利是,很『重手』。」
我自己算不上是堂區人,所以寫這篇文章,正是嘗試用一個「街外人」的角度來談堂區的事。我這個所謂「街外人」,並不表示自己不是堂區的一份子,而是自己在堂區內,總感覺到,有另一種思維,另一種生活,與我這種思維,我這種信仰生活的教友,並行,如兩個時空,正如上文那位教友。
一般來說,就是一些較資深的教友,他們接受培育時,還是在梵二前的氛圍裡,加上他們在堂區裡成長,生活了許久,久遠到思想模式已經牢固的今天,與我這樣的「年輕教友」對話,大家不免有格格不入之感。
這裡並非要說這些老式教友不對,更不是要說甚麼進步思考,而是回到團體的多元當中,讓我們正視,此時此刻,在堂區裡共融的弟兄姐妹,各自對信仰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而這個理解方式,每位教友都覺得適合自己,能夠令自己善度基督徒的生活。
問題在於,合適自己的,不代表合適別人;自己覺得正確的,旁人可能不容易接受。今日堂區的困局,在於這類平行時空式的差異很闊很深,深淵般讓人難以跳過對岸,找對方聊聊天, 談談心。氣氛較好的堂區可以存而不論,各有各精彩,間中會聽到某堂區為這類時代差異而大動干戈的傳聞,未免覺得可惜。
多元而共融的教會,是一個理想,也是一個向前走的方向。眼前不易為,但當堂區團體真的有決心,即使是八人九足、糾纏不清地邁步,跌跌踫碰之間,總會漸漸找到可以一起抬腳伸足的節奏吧?
願每一個堂區,在世代之間,不是爭,而是扶持前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