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劃修院培育大脈絡 記載本地女工小故事
期數
3992
刊登日期
2020.08.21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8 月 23 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本報訊)這次「二十世紀香港天主教會歷史研討會」上,參加者從不同敘述角度,勾劃教區修院培育工作的歷史脈絡,同時記載本地女工的故事,帶出每項微小的工作都能貢獻教會。
馮勝利在《香港教區神職人員培育概略》一文中,探討聖神修院的沿革和修生培育工作。他指「入修院最重要是信仰心火」,無論在哪個年代,青年都須先堅固信仰,昔日小修院去培育青少年,現在則由聖神修院這大修院負責所有培育階段。
馮勝利指出,修生無論將來是否晉鐸,這份培育都能充實他們的生命。他指修院重視群體生活與祈禱的培育,晉鐸者固然能服務教會,未能完成培育而離開修院者,仍希望善用修院的經驗去服務,而二○一一年聖神修院慶祝八十周年期間,一眾神父及前修生更聚首一堂去分享相關經驗。
彭家維博士的文章《大修院的小歷史:一位華工眼中華南總修院的日常》,從戰後服務華南總修院逾二十年的工人黃亞妹的故事,重塑戰後修院的小歷史,帶出早年華人並非被動地接受修院恩惠,他們也一直默默為教會付出。
黃竹坑發展前,聖神修院可用舢舨出入,黃亞妹接送神父與訪客,「她接主教過海,主教會為她劃十字聖號作祝福⋯⋯落船要走三百多級樓梯才上到修院,黃亞妹為客人送行李,當要負起沉重的書籍時也不敢隨便放下,因為擔心無法再把沉重的行理拿起來」。
彭家維指出,這種「小歷史」能填補空白,「在以男性為主的線性歷史當中,得出不一樣的風景」,她強調從人物研究教會以至社會上的歷史同樣重要。(祖)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