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高者德】「堅毅望著前路」的價值

刊登日期
2020.08.28
作者
劉煒堅

樂隊Beyond有一首在一九八九年發行但到今天仍是經常聽到的歌曲《真的愛你》。這首歌頌揚偉大的母愛,歌詞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及送上祝福。歌詞中有這一句: 「是你多麼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望著前路』,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

我認為美國心理學者安琪拉達沃斯(Angela Lee Duckwort)教授 (她母親是台灣人,給她取了一個中文名李惠安)提出GRIT的觀念,最能說出「堅毅望著前路」的含義。她的著作Grit :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被譯為《「恆毅力」: 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GRIT 來自古英語 GREOT,是沙礫的意思。沙礫是岩石經風化、剝蝕而形成的堅硬耐磨顆粒。由堅硬耐磨而衍生。GRIT 的另一意義是面對困境時的膽識及毅力;用法有「grit with one’steeth」,即咬緊牙關去面對。

二○ 一○ 年有一套名為《離奇復仇事件》(True Grit)的電影。電影是改編自同名小說( 作者是查理士波特 Charles Portis),講述在美國拓荒時期, 一名十四歲女孩,找來一位失意的聯邦警官和一位貪錢的德州騎警,去找她的殺父仇人的故事。達沃斯教授是受到這套電影啟發,將其探究如何獲得成功的研究稱為GRIT Research並向大眾推廣GRIT的教育理念。

達沃斯教授指GRIT是「為了達成極長遠的目標,持續保有熱情(Passion) 與堅持(Perseverance)」即「堅毅望著前路,看到遠方要追求的目標」。她認為我們達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GRIT而不只是靠智商或天賦;達致成功的方程式是:「天份乘努力等於技能,技能再乘努力才會是成就」。努力是獲得成就的決定性因素,培養GRIT就是培養「望著前路」的毅力,就算跌倒也不會有放棄的念頭。她的研究指出培養GRIT有四種方法。我認為她說的每一種方法都可以用上GRIT 中的每一個英文字母去表達。就是目標(T)、興趣(I)、練習(R)、和希望(G)。

目標(Target):目標指的是「望著前路」,是我們要堅持幹下去的意義、使命感。大家還記得匠人砌磚的故事嗎?有匠人只看到他要砌的是一磚牆, 但也會有匠人看到自己在建築一座讓很多人可以去朝拜上主的教堂,擁有造福他人的意念。因為能看到前路,看到做事的終向,就能產生GRIT的熱情。

興趣(Interest):GRIT的熱情也會來自我們真心喜歡所做的事。熱情是透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和投入,深入探索以後才會產出。很多看來無趣的事,但多做了一段時間,才會發現它的情趣。

練習(Repetition):透過反覆練習,不怕枯燥,專注地下苦功才能把昨天的事情在今天做得更好。也要作「刻意練習」,請教有經驗的人,對自己的表現收取回饋,作出檢討、尋求進步。

希望(God):當我們遇到困境, 產生疑惑時,就必須懷抱希望,努力堅持下去,相信可以作出改變。聖保祿宗徒指希望來自上主:「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 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予我們的聖神, 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五3-5) 

明朝馮夢龍編輯的《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有這一句「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後被民間改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強調了吃苦與堅持。達沃斯教授的GRIT把這句話改為「要作人上人,不怕苦中苦」;有遠大目標就能有堅持的熱情,即《真的愛妳》的歌詞「教我『堅毅望著前路』, 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 

香港國際教賢學院供稿作者為學院議會主席
本報九月改版,「價高者德」暫停,感謝作者年來撰文——編者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