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把「明日大嶼」送入檔案室吧⋯⋯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亂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香港也不例外;加上去年社會運動,可謂雪上加霜,苦上加苦。許多朋友辛勞付出,養妻活兒,月月給地產商獻上真金白銀,只為求一個小小安身的住所;因為中國人認為要安居樂業,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才可以建立真正的「家」。這回出了亂子,不是個人或某某團體可以獨力承擔, 反而是整個香港社會,特別是掌管民生的政府責無旁貸。
兩年前特首高調向市民推介那個分分鐘可以「名留青史」的「明日大嶼」計劃,就是估價要花上八千多億元的土地開拓。這兒不談環保角度的看法,只想提出:請不要浪費金錢了。八千多億港元可以蓋搭很多房子,可以安頓很多小市民入住公屋,可以像新加坡那樣,先照顧普羅大眾的基本住屋需要;然後才讓地產商們進場,繼續發財和立品!社會能否穩定發展,與民怨高低直接有關。坦白說,追求民主自由是理想,爭取生活改善是現實;兩者相輔相承,這個都會才會行好運!我們的鄰邦菲律賓和印度,英美式的民主選舉有了,但為何人民仍是生活貧困?這點很值得大家反思。
面對天賜良機, 給市民重建對政府信心的好時光; 要清楚宣布, 「明日大嶼」壽終正寢;上述預留的八千億元將用來改善民生。「遠」的是加快房屋建設,「近」的是紓解民困。如果你沒有踏足過「香港製造」(Made in HK) 的「劏房」, 你不會明白民間的疾苦。住一個人已感侷促,住一個三或四人的家庭分分鐘屈出個情緒病。到頭來,健康差而削弱了工作、學習和生產能力,結果受害人是全港巿民。查實本港不是沒有工地可發展,倒是人為因素使然。有請新界擁有丁權的原居民為大局著想,幫幫其他遲上岸抵壘的香港巿民,分享這片肥沃土地。更盼望政府堅強一點,積極收地建設,這才是真正的與民同憂同樂嘛!「移船就磡」和「買人怕」是不合理的!
原來上述情況是香港與中國大陸歷史的延續,說到底都是中國人的家事。這是英國殖民地政府的管治高招,以華制華。他們深知新界原居民可有獨特的鄉村文化,行使高壓手段去管治他們絕不容易。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實施「懷柔政策」才是明智之舉。其後果是多年來新界原居民享有特殊禮待,在擁有土地上比普通巿民更受關照。許多原居民就算遷入巿區,甚至移民外國, 仍然享有特權;到香港經濟騰飛,地產商紛紛如儲糧般購買對方的土地,一起發其大財!
這兒不是要掀起本地族群之間的矛盾,而是政府必須正視這個存在已久的「病毒」(不公平也)。這炸彈不及早拆除,民怨將會升温,對社會穩定丁點兒好處都沒有。勇武林太職民政司時曾豪言承諾,有關新界丁屋潛建問題嚴重,她一定會強勢糾正。結果呢?反影出情況之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決,認識歷史是今天香港人疫情下悠閒時間多了的最佳娛樂:「開卷有益」。
圖:政府有關「明日大嶼」的宣傳品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