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當別人的「麪包」

期數
3994
刊登日期
2020.09.04
作者
陳婉君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9 月 06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 

甚麼是「與麪包同眠」?在二次大戰期間,歐洲有成千上萬的孩子成為孤兒,住在集中營裡,經常挨餓,感到憂慮不安而難以入睡,他們害怕睡醒後得不到溫飽。有人想出一個辦法來慰撫他們,就是在臨睡前給每個孩子握着一片麪包。當他們握着麪包上牀,便能安然入睡。麪包像在提醒他們:「今天我吃飽了,明天我還會有得吃。」

《與麪包同眠── 改變生命的省察祈禱》一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省察祈禱,是如何透過省察,在每天結束前觸碰我們神慰和神枯的經驗;第二部分是介紹省察祈禱的其他方式;第三部分是問與答環節,涵蓋了在省察的步驟經常遇上的問題和解答。

「與麪包同眠」的祈禱是一個簡單的內省方法,啟發我們覺察在生命中的每一刻, 例如回想今天我有甚麼值得感恩的事、喜歡的事,能夠給與愛、也接受愛的事,和不覺得感恩的事、不喜歡的事、很難付出和接受愛的事。無論是好是壞的感覺,好讓我們認識自己,體會天主時常與我們在一起。 

為甚麼我們需要做省察祈禱?書中提到兩位朋友,瑪竇,一位是悲觀主義者;丹尼斯,一位是樂觀主義者。省察祈禱對他們分別有甚麼影響?悲觀的瑪竇透過省察祈禱學懂先留意當天要感恩的事,接着就問自己有甚麼事不大感恩的,再碰觸自己的感受,欣賞自己沒有否認感受,也確認天主一直陪伴着他。樂觀的丹尼斯總覺得自己身處最美好的世界,為求粉飾太平,卻使自己筋疲力盡。事實上,對自己誠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丹尼斯通過省察祈禱承認沮喪和痛苦的感受,細心聆聽天主怎樣透過這些感受向自己說話。「其實,這話離你很近,就在你口裏,就在你心裡,使你遵行。」(申三十14) 

書中提及的神慰與神枯並不是對立的, 有些人在神慰裡, 有機會因順境而驕傲,反而不能親近上主。上主有時也會藉着神枯考驗我們,當我們憑意志持之以恆地抵抗神枯時,神慰便會回來。德蘭修女也曾有過神枯的經驗,1957年2 月28日,她給當時印度加爾各答費迪南德費瑞爾總主教寫的信中這樣說:「我的靈魂中有那麼多衝突。對天主存在如此深切的渴望,以至於成了痛苦、持續的受難,然而並不為天主所接受,遭到了驅逐、空虛、沒有信仰、沒有愛也沒有熱情。」後來德蘭修女決定以微笑接受天主所安排的一切。她說:「我只是上主的僕人,用我的微小成就祂的偉大。」態度決定高度,心態決定深度,只要謙卑地接受天主的愛注入心內,生活就會一點一滴地產生變化。

作者強調:「省察給我們最大的禮物, 是把錯誤和不智的決定,轉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就像握着麪包的孩子一樣,這個省察的練習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效果,天主應許滿足我們最深處的渴求,也同時邀請我們成為別人的「麪包」,做好基督徒的本份,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手上的「麪包」分給別人,跟其他人分享生命的經驗,為別人帶來啟發,甚至為了別人而奉獻自己。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與麵包同眠──改變生命的省察祈禱》
出版社 光啟文化 / 作者 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 譯者 陳群英 / 定價 HK$93 / ISBN 9789575469269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