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委25周年 小團體更合青年教友
(本報訊)香港教區25年前成立「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青委),以便更有系統地推行青年牧民的工作,近年青委著重發展信仰小團體和推動堂校合作,也善用多媒體維繫青年進行新福傳。
青委執行秘書莫靜儀對本報說,青委成立初期多集中於舉辦大型活動,由於當年相關活動少,每次也吸引全港數百名公教青年參加,及後更有青年自發在總鐸區組織青年會;近年參與大型活動的青年人數少,青委便集中資源發展信仰小團體,以及推動堂區與教會學校的合作。
莫靜儀指出,要關顧全港共52個堂區、約250間天主教學校的青年,面對這龐大的服務對象,是不容易的任務,她認為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將成為發展趨勢:在堂區以小團體牧養青年,在學校以小團體傳福音。
青委近年亦與教區視聽中心推出「沸點」臉書專頁,在社交媒體帶出信仰觀。莫靜儀說,網上能接觸到較少參與教會活動的青年教友,沸點一些回應社會時事的帖文, 高達十多萬人次收看,更吸引非信徒關注。她認為新媒體福傳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網絡成了傳遞信仰的主要平台。
青委25周年,原計劃於10月舉行的慶祝活動因疫情而改期,早前青委於網上邀請青年繪出心目中的耶穌,部份作品展示於網上,亦會選取作品用以製作紀念品。
青年信徒王翠怡中學時期是天主教同學會幹事,參加過青委辦的領袖培育訓練營,中學畢業後跟隨青委的香港教區團參與過兩屆普世青年節。她說這些經驗都有助她提升信仰,「在領袖培育訓練營,與其他學校的公教青年分享經驗,令我大開眼界;參與世青節時,體會到各地青年的信仰熱誠, 更令我渴望把信仰的心火帶回堂區」。
自幼參與聖博德堂主日學的王翠怡認為,青年在堂區內需要小團體,「有人陪伴、一起經驗信仰是很重要的,失意時有人聆聽心事;信仰上可互補不足;共同的信仰話題也讓青年教友一起實踐和延續信仰」。
三年前,她參與青委舉辦的青年領袖培育課程,同年在堂區與其他青年一起籌辦蒙古朝聖團,邀請學生參與,她說:「過程中體驗到天主時常與我們在一起,同行者不用很多,只要兩、三個有著共同目標的公教青年,並肩履行青年培育工作,已很足夠」。(高)
01 青委會近年協助學校發展信仰小團體, 圖為學校的小團體聚會。(資料圖片)
02 由青委設計及帶領的 聯校活動(資料圖片)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