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像山一樣思考〔作者︰陳婉君 〕

期數
3997
刊登日期
2020.09.25
作者
陳婉君
主曆
主曆 2020 年 09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動盪,會有如漣漪般蔓延到各個階層的生態系統。把一切投注在舊世界秩序的生物將會受苦受難,或甚至就此滅亡。與此同時,微生物則是悄聲收拾殘局,向倖存者頒布新的一套生存法則。」

貝約內魯是一位地質學家,她以地質學思維引領我們如何看待時間與空間, 

一滴水停留在地球大氣層的時間通常是九天,這個概念容易明白,但二氧化碳分子滯留在大氣層的時間長達數百年之久,這又是怎樣的一回事? 

地層記錄了地球的歷史,岩石見證了地球長久以來在時間長河中所展開的各種變化。她說:「與地球深遠、豐富、恢宏的地質歷史相較,創世紀之說未免過於簡化,而且極端簡化到對天主造物之作為不敬的地步。」

岩石和冰芯甚至也記錄了大氣的成分變動以及遠古的氣候。地球氣候多次的大起大落, 讓生命多次遭逢毀滅性的大災難。雖然如此, 但沒有比人類進步所帶來的威脅更可怕:在冷戰期間,物理學、化學、工程學上的進步所造就的核能技術,塑膠、殺蟲劑、肥料等的合成物料,為人類文明帶來不少的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嚴重的生態污染、臭氧層遭破壞、土壤與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對大自然的殘害、氣候大變化等;到最後,人類都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當然,地球不斷地受傷,仍然會繼續緩慢地自我修補,間中發起一些突發性的翻新工程,將人類引以為傲的建設清掃一空。……這就是地球對我們的回應。

人類驕傲地以為自己是地球的管理員,不但是妄想,而且極為危險,如美國野生生物管理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所述:所有自然物皆為土地的成員,而人類並非土地的主人,而只是土地的一員,人類無權高高在上,以主人自居,也不應該以土地為己效勞,我們必須尊重土地本身以及其他的成員。《管子雜篇.七臣七主》,其中「春禁」有云:「毋殺伐,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 誅大臣, 收谷賦。」意謂春天不要殺伐,不開墾丘陵,不焚燒大沼澤,不砍大樹,不開鑿大山,不放大火,不殺大臣,不徵收谷賦。古人所建立的一套環保觀,提出了環保問題,也顧及民生。作為世界地球村的一份子,穿越了時間與空間。

人類不尊重過往形塑地質面貌,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對自身未來的掌控權,人類經常有「自外於自然」的錯覺,也過於陶醉在自物創造的事物,其實地球一直跟我們說話:在每一塊石頭中都揭示了地球永恆的真理和良好的經驗法則;在每片葉子中,都有一座發電廠的原型;而在每一個生態系統中,都有一個模範的健全經濟體。如李奧帕德的名言,我們要學習「像山一樣思考」── 那份野性(Wilderness)的思維, 蘊藏著對世界的救贖──洞悉這個古老而複雜的星球,了解其習性及在當中棲息的萬物眾生,最重要是明白土地並不是商品,培養對世界生態平等的觀念,學習與土地、自然互存共生。

抬頭仰望久違了的藍天,有紀錄顯示空氣污染指數跌至新低,位於北極上空的大型臭氧洞竟然在短時間內自行修復,是新冠狀病毒、「封關」、「封廠」、「居家令」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嗎? 

誰說天道沉默……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地質學家的記時錄》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作者 瑪希‧貝約內魯 (Marcia Bjornerud) / 譯者 林佩蓉 / 出版日期 2020年4月1日 / 定價 HK$133 / ISBN 978-986-477-808-9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