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從照顧父母到學懂人生〔作者︰陳婉君〕

期數
4000
刊登日期
2020.10.16
作者
陳婉君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0 月 18 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鼓起勇氣, 接受父母最真實的模樣。父母和之前一樣,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珍惜時間,馬上去愛。」 

作者把面對老去的父母,定位成一種新的人際關係學,子女和父母都要學習活在當下、學會放下,不強求過去與未來,也從子女為照護者的角度出發,學習重新認識父母,「尊敬,就是看着對方真實的模樣。不刻意加以美化,不帶着理想的有色眼鏡給雙親扣分。」子女必須了解自己能為父母做甚麼、不能為父母做甚麼,好好享受彼此仍活着的喜悅,靜靜待在他們的身邊都是充滿意義的事情,都是一種貢獻。 

作者提到有一次在首爾演講,有年輕人問他:「我們要如何孝順父母?」他的回答是:「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在2006年, 他因為心肌梗塞而病倒了,之前仍無精打采的父親突然像是年輕了十歲一樣,精力充沛,應該是父親知道兒子病倒了,便抖擻精神。「父母會在孩子需要自己時,感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而打起精神。父母發現子女還需要自己時,會莫名地湧現活力。」 

老人家的問題通常是失能、失智、容易動怒、記不起事情、日夜顛倒、不會判斷時間、經常懷緬過去,不斷重覆說相同的話或問題, 整天都喋喋不休等,一字記之曰忍,說易行難矣。就讓父母做回自己吧!子女不要強求改變或改善他們,嘗試放下自己想法,接受現在就是他們最幸福的樣子!一位老爸爸曾說:「就算死亡來到眼前,我還是希望能夠活得像自己。」

眼前的父母可能忘記剛剛做過的事情,無法理解自己目前的處境,甚至連家人都不認得,即使如此,也不會改變父母身為人的價值。家人不用在意父母忘記一切,和之前一樣以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

基督徒面對死亡不會特別害怕,因為天主時常與我們同在,聖經是這樣講述生老病死的:

生:「他替眾人死,是為使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生活,而是為替他們死而復活了的那位生活。」(格後五15) 基督提醒我們活著的意義。

老:「為此,我們決不膽怯,縱使我們外在的人日漸損壞,但我們內在的人卻日日更新。因為我們並不注目那看得見的,而只注目那看不見的;那看得見的,原是暫時的;那看不見的,纔是永遠的。」(格後四16, 18)軀體日漸衰老,但內心卻是在歷久彌新。

病:「他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了我們的疾病。」(瑪八17)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更能夠感受到天主所給予的力量。

死:「耶穌對她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若十一25-26)依靠天主就是雖死猶生。

人生就像跑步,就是如此個人,沒有標準,也沒有對錯。與父母一起的日子是輕鬆, 是負擔;是滿足,是遺憾,都是取決於心態, 人生的旅途就這樣開展了,始終要跑下去,沒有人可以代你跑。終點──看似遙遠卻又近在咫尺,不想錯過美麗的風景就要堅持地跑下去,踩著父母的腳印向前跑吧! 

最老土的一句:珍惜當下,馬上去愛。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出版社 天下文化出版 / 作者 岸見一郎 / 譯者 陳令嫻 
                                            
出版日期 20202/ 定價 HK$107 / ISBN 4713510946947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