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 銅松果再次閃耀
期數
4002
刊登日期
2020.10.30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1 月 01 日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梵蒂岡新聞訊)極具歷史價值的梵蒂岡博物館松果庭院內的銅質大松果經過修復後,於10 月初起再次閃耀光輝。
這顆近4米高的銅質大松果在公元第一和第二世紀間完成,當時用於裝飾古羅馬的重要古跡。詩人但丁在《神曲》中稱它為「聖伯多祿大殿的松果」,因為從公元12世紀起它就放置在古老的聖伯多祿大殿內。
1608年,修建新的聖伯多祿大殿時,教宗保祿五世把銅質大松果移到觀景庭院上方。1704 年,教宗克萊孟十一世按照修建新的大台階的計劃,將銅質松果放在台階的頂端,由一個雄偉的大理石底座支撐。今天,這顆銅質大松果安置在梵蒂岡博物館取名松果的大庭院裡。
修復工程於去年底開始,後來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意大利實施封城措施,工程進度緩慢下來。在這歷時10個月的修復工作中,也清洗了銅松果和支撐它的大理石底座,使它們免於大氣污染。
這項工作得到了「梵蒂岡博物館藝術贊助人」的支持,它屬於2015年開始一項龐大復修計劃的一部分。松果庭院四周建築物,工作人員清洗並加固了外牆。參與這次復修工作的是梵蒂岡博物館金屬和陶瓷修復室和石材修復室的人員。
梵蒂岡博物館館長亞塔(Barbara Jatta)表示,這顆銅松果是「具有象徵意義的藏品」。她說,銅製松果「從1704年就放在這個位置,但之前在古老的聖伯多祿大殿的噴水池內已有長年的歷史。它是羅馬的象徵,後來成了基督信仰興盛、充沛和多產的象徵,也具有寓意深厚的靈性意義。我們祝願疫情時期,人們能留意到這個如此强大、如此重要的象徵,它讓我們對不久的將來充滿希望。」
01 梵蒂岡博物館庭院的銅質大松果有近2千年歷史,最近完成修復。
02 梵蒂岡博物館庭院
(圖:梵蒂岡新聞網╱梵蒂岡博物館網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