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社會發展 連人也可以不理會嗎?

期數
4005
刊登日期
2020.11.20
作者
何世雲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1 月 22 日 常年期第卅四主日

因應新界東北發展, 政府擬於下半年展開上水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首階段收地及清拆。去年 9月政府發出《受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影響農戶的復耕安排意向書》,向農戶提供四個選擇:農業園、特殊農地復耕計劃、農業遷置及不打算復耕。而今年四月前期及第一階段受影響村民收到收地清拆通知,於今年7月28日前遷離。

位於新界粉嶺北的馬屎埔村,是香港僅存的少數農村之一。這片空間由綠油油的菜田果樹和簡約的寮屋構成,是百來戶「非原居民」的家園,也是多種野鳥、蟲蛙和蝸牛等生物流連覓食的地方。在這裡,大家可以一嘗即摘即食的合時蔬果,有緣可能遇上牧放中的羊群。

村民或他們的上一代,多於40、50年代走難來到香港,被附近的地主找來耕田;至70、80年代,部份村民以儲蓄買下農地,部分繼續租地, 以農務維生,從此落地生根。隨著市區的不斷擴展和政策的轉向,馬屎埔村現存的面積,只有原本的大約三份一;而日漸息微的農業,見證著周遭環境的變化。

村口的土地,原是菜田一塊;自從附近屋苑的高樓建成,日照不足,農夫唯有改種蘆薈。村內的農田,本來十分濕潤肥沃;自從周邊建起石屎公路,地下水明顯地減少了,馬屎埔村亦變成了低窪地區,水浸的情況比前嚴重。

第二代村民區先生,幾年前曾嘗試由菜農轉營為菜販,採購內地蔬菜。短短的幾個月,他的雙手便因受不了菜上的殘餘農藥,出現嚴重的皮膚敏感。最後,他還是回到自己的耕地。區先生開始意識到食物安全的問題,從此多了一份責任感,決心要為家人,也為別人多種「良心菜」, 好好的經營這個家——土地。

可惜,這片美好的土地,正遭地產發展商瓜分。自2003年政府完成新界東北區的規劃研究, 選擇了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為新發展區後,地產商迅即在這兒展開囤地。幾年間,小農用心經營的家園,一個接一個被拆毀迫遷;而政府,則以一貫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拒絕干預。

區先生的女兒看清粉嶺北的現況後,不禁問:「人的發展,不理會周遭的動物,連人也可以不理會嗎?」她結束兩年的白領工作,跟愛好自然和珍惜鄉郊生活空間的朋友一同發展「馬寶寶社區農場」和舉辦導賞、工作坊等活動,讓更多人體驗和思考自己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她質疑政府提供的復耕地偏僻,農業園方案又未能做到「耕住合一」。

現今以發展及地產商掛帥的香港,人與土地間的距離愈來愈大。從昨日天星皇后拆掉我們的記憶,到今日菜園村以至新界東北都不斷被基建收地,去迫遷默默耕耘幾十年的老村民。由菜園村因高鐵沒得到合理安置,到馬屎埔以公私型合作。近年,發展變成了硬道理。無所不用其極以不同理由發展,犧牲小市民的權益:在此居住的家人被迫四散各處,原有的生活模式受到破壞, 原有的生活水準不能維持。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