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誰近 誰遠

期數
4007
刊登日期
2020.12.04
作者
李詠詩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2 月 06 日 將臨期第二主日

「人是從哪裡來的?」這是一位小六學生在主日學課堂上的提問。活在廿一世紀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我們多把他們定型為智能網絡世代。可是,我們可記得:孩子是最會求真求善、本是最接近主的羊? 

世界潮流興替,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現象。性別多元論與跨性別運動等課題,是隨自文藝復興,因人文主義而舉揚人性、倡導平等和自由等權利的狂熱?是因全球一體化,而在人權價值上爭取的徹底「平等」?是要改造社會文化定型而向大眾,特別是青年,宣揚「要認同,否則是敵」的二元論式的抗爭?耶穌了解人的軟弱,他希望人活在現世,能常思量他們與天主的關係。他對門徒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我去,但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來。」(若十四27-28)。耶穌願見我們在信仰生活中分辨聖言和現世觀點。

自1962年梵二公布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起,教會與社會對話,因為世界的變化是人類出現衝突和錯誤的根源。1973 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列表(DSM-III)中剔除。教會信理部為回應世界就同性吸引傾向會否是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的議論,於1975年發出了《對某些性道德問題的宣言》。《宣言》除論及同性吸引傾向者的訴求原由外,更在牧靈層面上,強調「必須對這些人士予以尊重及同情,但卻不可因為這些狀況,而免除這些行為的不當性」。回望香港,1992年, 教友總會發表了關於與教會疏遠的「邊緣教友」名為《誰近,誰遠》的調查報告,其帶出的積極使命,時至今日,仍是明確的導向:「與教會疏遠的教友,如果仍保持信仰,他們仍屬於教會,並有其尊嚴和使命。」在這世代,這使命指向的對象不單是「邊緣教友」,亦包括同性吸引傾向者。

身為基督徒,我們要以仁愛和理性維繫真理與關顧近人,在信仰傳遞上,讓早已「成了血肉,並寄居在我們中間」的基督聖言紮根堅穩; 藉著聖神,分辨在多元文化中的意識型態,不順從移風易俗的潮流,為的是使我們能明確地回應青年,對「人是從哪裡來」這至真至善的尋求。耶穌說:「因為父自己愛你們,因你們愛了我, 且相信我出自天主。我出自父,來到了世界上。」(若十六27-28)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 / 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圖︰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列表(DSM-III)中剔除,關顧同性傾向人士的工作,也是教會所關心的。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