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方濟的美感聖誕

期數
4010
刊登日期
2020.12.25
作者
伍維烈
主曆
主曆 2020 年 12 月 27 日 聖家節

將聖誕節及復活節比較,前者的歡樂不止是當天的:四週的將臨期,顏色雖然是懺悔味的紫色,卻有許多美感的線索。由第一週已燃點的蠟燭、到12月17日起「將臨期二」的大對經隆重「啊」的感嘆、聖誕樹、仍沒有小耶穌嬰兒馬槽的簡約別緻等。這個準備,有如母親誕生嬰兒,有懷胎十月的時間進程;分娩的一刻,雖不能準確知道,但總可以預備。相比之下,四旬期完全沒有暗示在聖週六祝聖新火的一剎那後的歡欣,正好代表置諸於死地才可以後生。

方濟所體會的聖誕信仰,可說是一份美感的經驗:他會用實物興建馬槽,好讓別人能夠有美感的體會。主要是視覺,馬槽的角色,不論生物(聖家三人、賢士、天使、牧羊人、動物等)或物件(白冷之星、禾稈、小屋或洞穴)等的姿勢、形態、表情、顏色、大小;質感、物料,都能讓藝術家按想像、特別的主題靈感,作很豐富的發揮:有許多收藏家,如已故的瑪利諾傳教士畢尚華神父,就收藏了富世界各地民族色彩、或精心的創作設計的馬槽裝置或擺設,例如來自亞洲的竹雕刻、或是用廢物回收物料、或配以新聞圖片來表達時事等。

除了視覺,也許會有其他:聽覺方面,有些人很細心地將柔和的聖誕音樂在馬槽旁輕聲播放;如果放置了活動物,還可聽到動物叫聲。採用不同的物料,亦可能會有較濃郁的氣味:特別是如果用了真實動物、植物(聖誕樹、禾稈草)等,都會使人有特殊的經驗。

按薛拉諾記上86,方濟自己在馬槽前的美感經驗,似乎十分豐富:方濟自己用了「洪亮的聲音唱了福音……他的聲音有力而甘美, 清晰而響亮」(音樂);他「以『白冷的嬰兒』稱呼耶穌基督;在說『白冷』二字時,其聲音猶如羊叫」(聲音效果);至於他「對貧窮君王的誕生及白冷小城的榮幸,講出了流蜜的言語……每次提到白冷的嬰兒耶穌基督聖名時,便以舌舔唇,好似玩味並品嘗可口食物的香美一樣」(味覺);方濟「身穿著執事的祭服……走近前去(把)臥在馬槽內的嬰兒(娃娃抱起)好像由睡眠中將嬰兒喚醒」(觸覺及動感)。

這份美感經驗,並非止於五官,亦是心靈的。方濟用了七篇不同的希伯來聖詠,以及若干新舊約等的經文,編成他自己的聖誕詠讚「苦難聖詠第15篇」,更相信方濟一定曾經在馬槽前用這聖詠來祈禱,把他的美感經驗,作為文字的結晶,成為信仰的收穫;例如:「在那一天,上主頒賜了他的憐愛;而在夜間,頒賜了他的歌曲」(第5節),他把信仰敍述(夜間),生活(憐愛)以及美感經驗(歌曲)巧妙地結合起來。

聖詠中他用了三個「因為」來強調了向天主歡呼的理由:「因為至高者上主……是統治全地的偉大君王」;「因為天上的至聖聖父, 由高天派遣了祂的至愛子,生於榮福童貞聖瑪利亞」;「因為那可愛的至聖嬰孩,已賜給了我們,並於途中為我們誕生了;又被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沒有地方。」首兩個「因為」是基督徒信仰中的核心:創世及降生,第三個「因為」所說的「嬰兒」、「旅途中」、「馬槽」及「沒有地方」正代表方濟所著重的微末。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