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承行天主旨意
「你們去吧,仔細尋找那嬰孩。」(瑪二8 )
藉著星光引路,結果那三位賢士找到了新生君王。今天,天主也藉著不同的人、地、事物,帶領我們去認識真理、歸依基督。
我出生自佛教家庭。家人當然不會帶領我去認識基督。小時候,我的家與基督教堂為隣。他們的歌聲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問母親有關他們的一些事情。
我母親告訴我:他們是信仰耶穌的。這位耶穌為人類被釘在十字架上。後來我入讀培正小學,才理解多少少。
也由於我母親患病入住聖德肋撒醫院的關係,才有機會接觸到天主教。最後,我和母親便一起慕道。
我的父親在我五歲時離世。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若他仍在世的話,我信奉天主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無論怎樣,服從天主的旨意至為重要。
教宗方濟各在剛過去的12月8日發表了宗座牧函《父親的心腸》,並把接著的一年訂為「聖若瑟年」,以紀念150年前教會把聖若瑟立為全教會的主保。
聖若瑟為童貞聖母的淨配及耶穌鞠養之父。他在納匝肋以木匠手藝維持生計。瑪利亞許配於若瑟之禮,按當時的風俗,應在同居前一年;但就在這期間若瑟發現自己未婚妻懷孕的徵兆,心中不安。上主藉天使向他報告耶穌誕生的奧蹟。於是若瑟勇毅地接受上主的使命:保護聖母的童貞及鞠養天主降生成人的聖子。
教宗方濟各在牧函中,提出若瑟如同瑪利亞一樣,以承行天主旨意為大前提。他以無條件的愛去保護瑪利亞的名聲,及保護小耶穌的生命。
教宗更提及聖若瑟有創意地以馬槽作為嬰孩耶穌的安身之所,並以快捷的速度把小耶穌帶離耶路撒冷,逃避黑落德王的迫害。
教宗亦指出聖若瑟服從之美德:他肯聽從天使之命,接受瑪利亞為妻、帶小耶穌逃離埃及、並從埃及帶小耶穌回到納匝肋。
聖家寄居埃及,教宗藉此呼籲我們對離鄉別井的人士寄以同情及關注。
教宗亦重申教會的訓導:一切工作都是神聖的,沒有高、下之分。
明年的經濟、疫情,有沒有好轉,都是未知之數。肯定的是,天主會賜給我們足夠能力去背負祂賜給我們的十字架。
讓我們學習聖若瑟,滿懷信心,聯同聖母瑪利亞,一起承行天主的旨意。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