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雲先會】聖雲先會現今的服務 (二)
今期談談聖雲先會在香港為難民和保護聲請人士的服務。
據聯合國難民署,難民是指因迫害、戰爭或暴力而被迫離開自己國家的人。在多數情況下,他們都不能或不願意回國。戰爭、種族、部落和宗教之間的暴力,是難民外逃的主因。目前,全球逾三份二難民是來自五個國家:叙利亞、委內瑞拉、阿富汗、南蘇丹和緬甸。在香港,「保護聲請人士」指是向入境事務處提出免遣返聲請的人。他們要求避免從香港被驅逐、遣返或引渡至別國,所以來港尋求政治庇護而提出免遣返保護聲請。
由於香港不是難民收容國,難民和保護聲請者只可在核實身份後,等其他國家收容。幸運的可能一年內就可移居他國,但亦有等上十年還未獲收容的。他們滯留香港期間不得工作。
基於人道立場,香港政府有為這些人士提供食物、租屋援助、醫療等基本援助,他們的子女亦可享幼稚園至中六的免費教育等,但不能入讀香港的大專院校,這些青年畢業後便只能待在家中,無所事事。此外,政府提供的租金援助有限,不少難民家庭要在新界遍遠地方租劏房、鐵皮屋等居住,地方狹小擠迫,衛生環境欠佳,遇暴雨或颱風更可能水浸停電。
聖雲先會服務的對象不分國籍、種族和信仰,也包括這些滯港的難民和保護聲請人士。各協會以堂區為中心,透過探訪與弱勢社群同行, 支援他們心靈上及經濟上的需要。由於他們多居於新界區,而新界區的聖雲先會會員人手有限,難以應付龐大的需求,聖雲先會中央分會遂於2014年12月成立「難民及保護聲請人士服務小組」,協調不同堂區協會,以配對方式照顧這些難民家庭。會員每月探訪所負責的家庭,按需要為他們籌集二手家具、電器及衣服等物資,為初生嬰兒送上奶粉和尿片等。目前,本會共有16個堂區協會參與這服務,照顧超過80個難民和保護聲請人士的家庭。
除每月探訪外,小組每年亦會在暑假期間為這些家庭舉辦最少兩項親子活動,包括攤位遊戲、參觀博物館、鯉魚門公園度假村一日遊等。近年,我們更為難民家庭的青年舉辦音樂活動,邀請了天主教南華中學的樂隊表演,與這些不同種族和背景的青年以音樂會友,彼此交流。
在聖誕節和復活節期間,聖雲先會亦為信仰基督的難民家庭舉辦祈禱會,參加者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等信徒。會員在場地設立遊戲室,安排活動給小孩子,讓家長可在神父、修女或執事的陪同下,在聖殿內打開心扉,互訴身在異鄉之情並一起禱告。很多家庭表示來港後很少靈性滋潤,祈禱會讓他們感到與主同在,我們的會員亦有所得著。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很多活動要取消,但聖雲先會的會員仍繼續探望難民家庭,在保持社交距離和做好防疫措施下,為他們送上防疫物資。
難民家庭生活在言語不通的社區,住在狹窄的環境,靠著政府的基本支援為生。他們只願早日有其他國家收容,可以在安全的國土落地生根。這個願望看來簡單,但等待實現的時間可以很漫長。
聖雲先會會員在探訪時,是要把天主的愛帶到他們當中,與他們在困境中同行,讓他們在異鄉仍能感受到近人關愛。(五)
- 聖雲先會乃在俗基督徒團體,以勤修愛德為宗旨,力行仁愛。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