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不會慌失的聖若瑟
華語公教徒,喜在聖若瑟前加一個「大」字:可是瑪利亞是比他更大更強的妻子:天主之母、天地元后、世人主保。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的宗座牧函《以父親的心》,強調若瑟以真正父親的心愛了耶穌。其中提及若瑟的七樣特質,不禁令人想起若瑟在耶穌童年史中的七苦七樂。
在若瑟一苦一樂中,他苦於不知道為何瑪利亞有孕,而樂於得聽天使報夢。用教宗方濟各的解釋,聖若瑟是「接納的父親」:因「若瑟無條件接納瑪利亞,他深信天使的說話。在他處於思慮如何作出最佳行動的猶疑中,天主透過啟發他的判斷來幫助他。」求主使我們以天主眼光看事物,使能夠接納人生種種際遇。
基督的誕生帶給若瑟二苦二樂:苦於在白冷面對貧窮,「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樂於得悉天使向牧人所報的大喜訊:「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教宗反省到若瑟是一位「受愛戴的父親」,因為他擔當了瑪利亞的淨配及耶穌的父親等角色,從而「參與整個救恩計劃」。求主使我們將自己的「生命成為服務和犧牲」,從而參與救恩計劃。
若瑟三苦三樂發生於聖嬰在聖誕第八天受割損。傳統經文雖誇張說「聖血廣流,呱聲哀切」,但聖人之苦卻真的來自他體察義子肉體之痛;而樂於按天使所吩咐:「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求天主的溫良慈愛,透過我們工作一如若瑟,容讓天主在我們的恐懼、脆弱和軟弱之中工作。
若瑟四苦在於「聞西默盎」:「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而若瑟樂於明白西默盎所讚美的:救援是「啟示異邦的光明」、「以色列的榮耀」。求主使我們服從得有如若瑟,在每個境況中,都向天主答允「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就好像瑪利亞領受天使的報喜,以及耶穌在革責瑪尼山園時的一樣。
若瑟的五苦五樂:苦於避免黑落德迫害時「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由此可見若瑟「富有創意的勇氣」,更是真正的「奧蹟」,使天主拯救了嬰孩和祂的母親。按敬禮的經文「避埃及國,見主魔像, 自仆破碎」。這是個對依撒意亞(十九1)「看,上主……來到了埃及,埃及的偶像在他面前戰慄」的有趣投射。求主使基督徒,深信天主戰勝那比偶像更凶殘的邪惡,從而拿出創意的勇氣,面對今天世界各樣的挑戰。
若瑟的六苦六樂是聖家從埃及回以色列地域後,一聽說阿爾赫勞繼他父親黑落德作了猶太王,就害怕到那裡去,而樂於在「退避到加里肋亞境內」後,與小耶穌及瑪利亞在納匝肋的展開隱居生活。求主使我們學習「勤勞的父親」木匠若瑟「正直地工作」,「享用由自己勞動所賺取得來的食糧」。
最後的苦,莫過於耶穌在十二歲時,耶穌雙親遺失了耶穌三天;樂於在聖殿裡找到了耶穌「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若瑟目睹耶穌在「十二齡講道後」,能「引導孩子進入生活體驗和現實。不壓抑他,不束縛他,不佔有他,而是使他有作出選擇、享有自由和探索新機遇的能力。」求主使我們在生活中效法若瑟「反映天父影像」。
寡言的大聖若瑟,教會主保,請為我們祈禱。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