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總主教的選擇
面對壓迫,人通常只有兩種方式回應:逃跑或以武力反抗。耶穌卻親自示範了第三種方式。
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面對羅馬政權的壓迫,有人選擇遁世於曠野之中,有人選擇妥協,亦有人試圖以武力推翻羅馬人,復興以色列國。耶穌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壓迫的方式,卻是宣講愛與憐憫,勸人悔改。因為他知道,人世間一切壓迫的根由,是人對人之間缺乏憐憫。若猶太人不從內心改變,即使推翻羅馬統治,取而代之的只會是一個同樣無情的猶太政權。耶穌不單用言語宣講,更以行動捍衛受壓迫者,向制度挑戰,致使與當權者的矛盾不斷加深。當衝突一觸即發,耶穌可以選擇躲起來,或順從權威的要求,修改自己的話,或訴諸暴力,帶領群眾起義,但他最後卻因為愛人到底而選擇了接受十字架。
二千年後,聖薩爾瓦多總主教羅梅洛在主持彌撒時遭到暗殺,只因為他作出了與耶穌相同的選擇。
羅梅洛1917年生於薩爾瓦多的巴里奧斯市。1942年晉鐸。1977年被任命為聖薩爾瓦多總主教。其時薩爾瓦多極為貧富懸殊,獨裁軍政府經常以武力鎮壓民眾的抗爭。軍政府認為他作風保守,不會與政府對抗,對他的任命十分歡迎。
總主教上任三星期後,他的好友、支持貧農互助組織的耶穌會會士格蘭德神父被暗殺。羅梅洛立刻趕赴安放神父遺體的鄉郊堂區,當地農民向總主教訴說他們如何受到暴力對待和剝削,以及格蘭德神父平日如何照顧他們。在緊接的主日,總主教取消總教區內所有堂區彌撒,並親自在主教座堂主持唯一一台彌撒。總主教在彌撒中表明將會繼續格蘭特神父所做的工作,要求政府調查格蘭德被殺一事,並指自己不會再參與任何政府的官方活動,直至兇手被繩之以法。
格蘭德之死成為羅梅洛生命的轉捩點,從那時起,他不再退縮。在接下來的三年,透過在電台廣播的主日講道,他向薩爾瓦多的人民、權貴和政府說話。他的講道圍繞基督愛與寬恕的信息,以及對正義的要求。他提醒當權者要當心,以免違反了正義;勸導富人悔改,與窮人分享財富;呼籲貧苦大眾追求天國的愛與正義,同時要遠離游擊隊,切勿以暴易暴。
總主教在講道中會列出該星期被失踪、謀殺和襲擊的個案資料,並引述目擊者證供,這是因為薩爾瓦多的媒體都操縱在權貴手中,這些暴行要不是被扭曲報導就是完全沒有提及。
總主教從沒有忘記他講道的目的並不是報導新聞。他說:「我想重申我的講道不是政治性的。講道很自然會觸及政治,觸及人民的現實,但是講道的目的是要告訴你們天主想要的是甚麼。」
總主教的敢言作風使他成為權貴的眼中釘。他自知生命受到威脅,但他拒絕噤聲,他曾告訴記者:他會寬恕並祝福兇手,「希望他們明白這樣做是浪費時間。主教總有一死,但天主的教會,即是人民,是不滅的。」
-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