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納爵年】依納爵同伴的皈依(下)

期數
4029
刊登日期
2021.05.07
作者
吳智勳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5 月 09 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依納爵在1523年9月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裡逗留了珍貴的20天,但方濟會會長不容許他留下來在聖地服務,他接受這是天主的意思,取道返回西班牙的巴塞隆拿。在那裡,他一面求學,一面帶領人整頓自己的生活。不論在巴塞隆拿,或後來在他曾求學的地方,他都召集同伴,帶他們做神操。每個地方都有人表示願意追隨,不知道他們是否做得不夠徹底深入,抑或依納爵不能留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最終一個一個離開了,與最初願意跟隨貧窮的基督背道而馳。總之,最初召集的團體全部散了。即使依納爵是個具魅力的領袖,也不保證追隨者決意的真誠。

依納爵並沒有因為挫折而氣餒,終於他的努力在兩位聖巴爾伯學院(Saint Barbara)的學生身上獲得豐收。他們是伯多祿.法伯爾(Peter Faber 1506-1546)和方濟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 1506-1552)。他們比依納爵年輕15歲,比他早四年入巴黎大學,學術成就都比依納爵優勝。後者初到大學時,他們兩人都是碩士生了。他們同住一個房間,深厚的友誼產生了,耶穌會的種子就在這房間萌芽。

法伯爾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因為出身貧窮,故發憤讀書,希望改變生活。富有同情心的他,願意為初到的年長宿友依納爵補習,因而有機會進行靈修交談。依納爵藉著神操,進入他的內心世界,使他重拾內心的平安。經過了四年的培育,法伯爾終於決定跟隨依納爵,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初期團體七人中,最早升神父的同伴。在耶穌會還未成立以前,七位做過神操的成員於1534年8月15日,在巴黎蒙馬特(Montmartre)的聖丹尼聖堂內,在法伯爾主持的彌撒中發了初願,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因為有了可靠的同伴,依納爵這個團體成功了;即使在1535年,依納爵因健康問題,從巴黎返回家鄉羅耀拉休養,就把團體交給法伯爾照顧。他們繼續在巴黎求學,並在法伯爾的帶領下,於1537年在威尼斯與依納爵匯合,這些人成為1540年耶穌會成立時的創會成員。法伯爾沒有機會到遠東或新大陸,卻游走於義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最後於1546年死於往參加特倫多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的途中,享年40歲,是第一位去世的耶穌會會士,依納爵稱他為「耶穌會的天使」。他的聖德受到教會的承認,1872年他被列入真福品,2013年被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

另一位重要的同伴是方濟各.沙勿略,這位遠東使徒無人不識,因為他成為傳教主保。他在印度、馬六甲、日本、上川島的傳教事跡,令後人津津樂道,但一切成果皆建於巴黎大學時,與依納爵邂逅後的皈依。方濟各於1506年生於巴斯克地區,是家族中最年幼的一個。方濟各把握讀書的機會,19歲便進了巴黎大學聖巴爾伯學院求學,與法伯爾同室。他為人活潑外向,是個出色的田徑運動員,而且聰明好學,23歲就取得教學資格。當依納爵還在大學初階,方濟各已是碩士成員。雖然同居一室,方濟各與依納爵保持距離,一來在政治上,兩家族處於敵對地位;二來他對依納爵的宗教熱忱不感興趣,因為他認為要擁有更高的學歷,才會帶來名譽、地位、財富,才能振興家族。依納爵慢慢感動了他,沒有理會不同的政治取態,反而願與方濟各分享一切,使經濟有困難的方濟各很感激,並開始了靈修交談。他是早期同伴中最後一位做神操的,神操使方濟各承認,「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甚麼益處?」(谷八36)皈依後的方濟各,奉獻自己一生,傳福音救人靈,最後死於中國上川島,死時只46歲,身上帶著一個小盒子,內藏依納爵的簽名,可見兩人的交情及依納爵對他的影響。1622年,方濟各與依納爵一起被冊封為聖人。(二)

 

  •  耶穌會將於2021年5月20日至2022年7月31日慶祝「依納爵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