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納爵年】從聖依納爵的傷病說起

期數
4030
刊登日期
2021.05.14
作者
梁宗溢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5 月 16 日 耶穌升天節

疾病(Disease)一般指肉身不適,但廣義來說,「Dis 沒有」,「Ease 舒適、安好」,因此亦可指受挫敗、心靈感到不妥、孤獨、失落和消沉等負面情緒。當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而生活裡不如意事亦常八九。真的,一生之中誰沒痛苦、得失總少不了。個人而言,可以遭逢禍劫、或頑疾纏身、職位不保、財政困難、甚至破產,更嚴重的是身敗名裂、又或婚姻失敗、家庭不睦等。推而廣之,組織、團體、社會、國家、民族、全世界均不能倖免。

面對困擾不安、疾苦,人皆有不同的處理,消極來說,可以視而不見,逃避了事,例如醉酒的人均說自己沒醉,身體如有痛楚,服些止痛藥便繼續為生活衝刺,或有失眠,吃了安眠藥,至睡醒便作沒事發生。聖經舊約中,以色列子民在埃及為奴,梅瑟帶領他們渡紅海,開始逾越之旅,不過在曠野遇到各種「缺」的情況,便抱怨、抵賴,甚至尋求代替品——造金牛替代天主。新約中耶穌呼召那富有少年去變賣財產來跟隨,但少年不能面對一無所有時的不安而離去。

當然另有些人處不安、困局、疾苦時,能產生心靈力量,進而了悟人生。中國歷史上,文天祥身處獄中寫〈正氣歌〉,屈原患難時賦〈離騷〉,司馬遷身逢災劫編《史記》,柳宗元貶官失意,登西山宴遊,體會萬化之冥合。上世紀50 年代初,耶穌會士鄧以明受任為廣州教區總主教,在獄中被單獨囚禁數年時,化孤獨為靜獨,藉聖依納爵的「神操」作信仰基礎,面對天意之莫測。

15、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正如日中天,一切以「人」為中心,1521年南美洲的墨西哥王國被西班牙軍佔領敗亡,歐洲天主教教會亦面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戰敗受足傷的聖依納爵正是處於這動蕩不安的年代,在10多個月單獨靜養中,開始走向心靈內在的旅程,慢慢對自己真情實感,從新深入地認識,體會到人的罪性所帶來的傲慢和虛榮,扭曲了「真我」——天主所愛的「我」,在靜獨中找到「為基督而活」的新方向,重整人生價值觀的優次,發揮生命能量,達致「榮主益人」的高尚情操,在其心路歷程中他接觸到一個「陌生」的自己,亦同時接觸到一位「沒太認識」的天主。

以往,我們被自己製造出來的形象——自我形象,甚至天主的形像,人生目標等蒙蔽著心目,亦不在光明中行走。假若能藉天主的恩寵,如伊索寓言裡的皇帝,可聽到那純真的「內在孩童」聲音,有勇氣揭走「新衣」,擺脫那些角色、身份、關係、成就、名利、權位⋯⋯賴以構成自身價值和重要性的東西,便能發現那「真我」—那天主播下光明和真愛種子的「我」。「Discover發現」,「Dis 沒有」,「Cover 蓋著」,只有除去那遮蓋著的,才有發現。不過,那些遮蓋可能是自己一生所爭取的,已根深蒂固地成為外在的「我」,揭走只會帶來傷痛不舒服。

地球生態也面臨災禍性的情況,「地球先生病了」,大地再不能承受人類各層次的破壞,人類須重新檢視生活的質素,簡樸綠色生活可是出路。再者目前全世界均在肺炎疫症下掙扎求存,也許亦是一個「機緣」,讓人類來個政治、經濟、民生、醫療等革新,不只以法規、行政手段、系統化或禁制等來求穩定。在教會來說,因疫症關係,很多宗教活動、聚會等均有大限制,甚至停頓。我們不其然會問:「甚麼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若望福音第四章說:「時候已到,人以「心神」「真理」去朝拜父。」

鳥倦知還,心路歷程之難,難在「歸」。藉身心靈之「倦」,人才懂得皈依,回到真、善、美和愛之根源——天主,那裡有活泉之水,湧往永生。

 

  •  耶穌會將於2021年5月20日至2022年7月31日慶祝「依納爵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