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成為耶穌

期數
4033
刊登日期
2021.06.04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6 月 06 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

小時候,每逢學校舉行運動會,家中長輩都會煲雞腳湯,並會叮囑我多飲兩碗,好讓我有雞的腳力奔跑,可惜,我從未取得田徑賽任何個人獎項。又或者,到了考試前,長輩間中會叫家母煲豬腦湯給我們兄弟姊妹喝,說可以補腦。我心常帶點懷疑:雖然自問並不是聰明小子,不過,假若我的腦變成了豬腦一樣,究竟會怎樣?當然,飲了湯,成績仍沒有甚麼顯著進步。

長大了,讀生物科知道,人吃甚麼食物,雖然會受食物的營養及組織所影響,但絕不會吃甚麼便成甚麼。「吃雞成雞、吃牛變牛」並非事實,不然,我的家將會成為「動物園」。相反,無論我們吃了甚麼,它們都會經過我們的消化系統,被分解、處理、吸收或儲存,然後分佈到身體的不同的器官,成為我們的血和肉,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份。至於那些毒素或廢物,以至那些多出的養料,也會被排出體外。的確,我們不會在手臂找到「我昨天所吃的魚」,也不會在小腹的肌肉中找到「我前天吃的牛腩」。然而,食物的種類及纖維結構會 影響我們的消化過程,一個健康的消化系統有能力分辨身體各器官的所需,並能恰當處理。

不過,領聖體卻有不同的情況。每當在感恩祭中,神父祝聖麪餅時,我們會再一次聽到耶穌的話,說:「你們拿去吃罷!這是我的身體。」(瑪廿六26 )我們相信這時,麪餅已變成了耶穌的身體,而我們領受了耶穌的身體後,按我們肉身消化的機制,祂會成為我們的血和肉,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份。不過,聖體並非一般的食物。假如我們以為聖體只會引發我們肉身的改變,我們實在是誤解了耶穌的心思。

無容置疑,天主聖子降生成人,已清楚表明祂願意成為人,祂取了人的身體,與人一起生活,經驗日常,經驗挨餓疲累,甚至痛苦、死亡。祂在離世時,建立了聖體聖事,好讓自己透過這聖事能永遠與人同在,成為祂的臨在標記,給人力量去過每一天。然而,耶穌並不單只為留在我們當中,成為我們其中一員或我們身體的一部份,祂更希望我們可以成為祂,做祂的工作。「若我為主子,為師傅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十三14-15 ) 

若我們說:「當我們領聖體時,耶穌來到我們心中,陪伴著我們。」更好說:「當我們領聖體時,我們都成為了耶穌,分享了祂的天主性。我們要走出去,服務他人。」事實上,透過聖體聖事,耶穌邀請我們以祂的目光去看世事,以祂的仁愛去對待他人,並獲得永生的福樂。假如我們沒有這樣的心理預備,或沒有出力去實踐耶穌的命令,仍然一如固我,我們是浪費「食物」,沒有達到領聖體的最終目的。

一如聖洗聖事是改變整個人,聖體聖事也可以令整個人改變。因此,我們不要白白領受了聖體,而是要成為耶穌,走祂所走過的路, 行祂所行過的事,並與祂一起享福。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