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聖伯多祿、聖保祿

期數
4036
刊登日期
2021.06.25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6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伯多祿的原名為「刻法」(阿拉美文),意即磐石。耶穌第一次見伯多祿時,就給了他一個外號叫「刻法」(若一42)。當伯多祿代表其他門徒承認耶穌是「默西亞永生天主子」時,耶穌向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十六17-19) 

保祿原屬本雅明支派。他的父母給他起名撒烏耳(希臘文譯作掃祿),另外給他一個羅馬名字:保祿(微小的)。

保祿的父母是熱心的猶太人,屬法利塞黨。在保祿誕生後第八天,就給他行了割損禮。

保祿15、16歲時,便到耶路撒冷跟從經師加瑪里耳研習聖經。18歲時,他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終生守貞。

保祿為甚麼要攻擊基督的教會?理由很簡單。他認為耶穌不是真的默西亞;更沒有可能是天主之子。在往大馬士革途中,保祿實在看見了復活的耶穌。他明白了耶穌是默西亞,也明白了耶穌是天主的獨生子。(迦一16) 

保祿為準備自己來日善盡宗徒的任務,遂退居阿拉伯曠野三年之久,然後才返回大馬士革。不久之後,他才上耶路撒冷,拜見伯多祿。

在安提約基雅,保祿和伯多祿卻發生了衝突。原來在耶京大會議上,原本已經決定對一切歸依教會的人,要一視同仁,不應有猶太人及教外人的分別。

但伯多祿在安提約基雅間接地支持了那些由猶太主義回頭的教友,而激起了由外教回頭者不滿。

保祿基於正義感,起來強烈地反對了這位宗徒之長模稜兩可的曖昧態度。伯多祿最後接受了保祿的規勸。自此,二人合作無間、毫無隔閡。(見迦二11-14) 

兩位宗徒性格各異,但在聖神的照顧下,仍能合作愉快。

最後,兩位宗徒在羅馬接受了致命者的榮冠。

「伯多祿殉道於十字架上,保祿殉道於劍下;他們已得到了天國的賞報。願伯多祿手中天國的鑰匙、保祿所宣講的福音,以及他們的代禱,引領我們進入永福的天國。」(彌撒禱文)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