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

刊登日期
2011.08.19
作者
楊志強

常在一些專營仿古傢具的店子裡看到一些裝潢典雅,古風盎然的舊洋書。打開一看,裡面沒有文字,更沒有書頁,原來都是些紙盒,供人擺在書櫃裡,只圖好看。無獨有偶,中式仿古傢具店也常見一些雕龍描鳳的筆架,吊著做得似模似樣的毛筆。但筆毫粗劣,都是銀樣蠟槍頭,只能看,不能用。

書和文房四寶可用來武裝書櫃,更可用來武裝嘴巴。有時讀作者名銜及來頭都不少的大塊文章,洋洋灑灑地引經據典,下筆萬言。但讀來有如參加鴨仔團旅行卻碰上了個蹇腳導遊,被他帶著遊花園,從正門進去,繞了個九曲十三彎,到從後門出來時,仍如墜五里霧中,不知那位仁兄說了甚麼,自己又看見了些甚麼,只留下個作者博學得令人咋舌的印象。但這「博學」與所談論的問題有何干連,卻令人想了半天都不得要領。這些作風,在一些介紹某些學術名著的概要或導讀文字裡尤其嚴重。有時把心一橫,撇開這些二手殘羹,直接去讀原著,反而明白好懂得多。便知許多學問本來並不深奧,是那些自以為上了岸的得道之人,有意無意地弄得誰也不懂的。《新約》中,耶穌說的話都簡單明瞭,而經師卻常以深奧自詡。你該信誰說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