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亮行】我是個聾啞人士嗎?〔作者︰閻德龍〕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依三十五 4-7
答唱:詠 146
讀經二:雅二 1-5
福音:谷七 31-37
一個健全的人,除非學過手語,否則很難與聾啞人士溝通,更遑論對聾啞人士的需要感同身受。今天的福音記載耶穌治好了一個又聾又啞的人。可想過,這人可能是你?你也許身體健全,但心靈卻又聾又啞,需要耶穌醫治?
心靈上的「聾」,是指聽而不聞。多少次,在彌撒中,我是怎樣聆聽上主的說話?我像一些沒有信仰的人一樣,終日只顧為生活奔波,忙碌不已。即使坐在禮儀中也是心不在焉,聽任上主的說話「左耳入,右耳出」嗎?抑或我總是專注聆聽,將天主的說話在心裡反覆思量,作為我們人生的方向及每日生活的動力?如果我的情況屬於前者,我聽是聽了,卻沒有把天主的話聽進去,或瞬間把聽來的聖言忘記得一乾二淨。那麼,我與聾子何異?
心靈上的「啞」,就是對上主的說話聽不入耳,或不願意接受,因而形成一種抗拒心態。於是,我由清晨起床,直至晚上休息,雖然話不離口,但細心一想,我所說的話也許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既沒有多少出自內心感謝、讚美、光榮天主的話,也欠缺因為愛而說出鼓勵、支持、欣賞、體諒、包容、關懷、安慰等造就別人的言詞,我只是「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格前十三1),我並不懂得說話,我實在與「啞巴」無異。
身體上的聾啞,或可遍尋名醫,尋求醫治;但心靈上的聾啞,我們又可以怎樣做呢?今天的福音記載耶穌為了治好那又聾又啞的人,帶他離開人群,來到一邊(谷七33)。這給我們一個寶貴的提示:如果我們時常生活在同一環境,接觸同一群人,習而為常過活,我們便難於作出改變。我們有時要抽身離開舊有環境,離開一起共處的人群,讓自己安靜下來,才能有機會面對自己,聆聽天主,改變自己。若我們只顧眷戀舊有生活,不願作出改變,只會是依然故我,繼續在聾啞中生活!
當耶穌醫好了那又聾又啞的人之後,其他人都十分驚訝,因他們看到那人恢復聽覺,說話也清楚了(谷七37)。
其實我們不用驚訝,因為「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十九26)。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甘心情願信服天主,與天主合作,使我們藉著祂的恩寵而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讓我們誠心祈求上主醫治我們的聾啞,讓我們決心離開依然故我的態度,以及阻礙我們生活信仰的環境,好能面對自己、聆聽天主,重新獲得救恩,成為一個有耳能聽,有口說得出天主喜訊的人。求主幫助我們在禮儀中,專心聆聽、反思咀嚼,讓聖言不但進入我們的耳裡,也進入我們的心內,帶領我們,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使我們充滿信心和勇氣, 向身邊的人宣講天國的喜訊,為福音作見證。
•作者閻德龍為教區神父,香港明愛總裁,聖神修院神哲學院靈修學教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