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安德肋堂(下) 以建築設計述說福音故事

期數
4047
刊登日期
2021.09.10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9 月 12 日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按圖放大

福音中記載,耶穌向安德肋和他的兄弟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谷一17)他們便立刻拋下漁網,跟隨耶穌,成為了向萬民傳揚福音的宗徒。在將軍澳聖安德肋堂外牆的彩石鏤嵌畫中,在人群之中的安德肋手抱十字架,顯示出他對基督的愛。

聖安德肋堂於2006年啟用,是教區內最新的堂區建築物。設計上它配合了將軍澳山與水的天然地理,堂區入口設有庭園,拾級而上,一旁是植物和水池,更令人注目的是園中的兩套馬賽克畫。堂區牧民議會副會長馮潤珠說,一套是關於聖安德肋,他蒙召和五餅二魚的聖經故事;另一套是沿著梯級8幅描述耶穌逾越之路,由耶穌山園祈禱、到伯多祿聞雞悔改,以至耶穌被埋葬,一直引領教友走到聖堂的前庭。

上主庭園設馬賽克畫

由前庭走進聖堂,先是由五扇玻璃門組成的大門,玻璃上同樣是五餅二魚的圖案。

甫進堂,教友便會被祭台後的大型彩繪玻璃所吸引。這幅樓高三層的玻璃圖案的構圖形成十字架狀,這聖畫反映出耶穌苦難聖死這救恩奧蹟,也帶出了耶穌邀請普世萬民共同赴宴的信息。

祭台是聖堂的焦點,它由一整塊石頭雕鑿而成,正面的雕刻是「基督肋膀流出了血和水」的救恩事件。而讀經台上的浮雕便參考了船頭的設計,以配合聖安德肋漁夫的身份。

通往祭台的中央通道上畫滿蓮花圖案,象徵著人的出生與重生;而聖堂左後方的施洗盤也呈蓮花狀,象徵了領洗後得以重生。

聖堂右璧是一幅彩石鑲嵌畫,璧上裝了聖體櫃,是天主臨在聖堂的標記。

聖母聖心會傳教士
兼顧調景嶺和將軍澳工作

聖安德肋堂座落將軍澳新市鎮,然而天主教早於上世紀40年代,便已經在調景嶺一帶服務。到1982年政府決定發展將軍澳成為新市鎮,人口快速增長;教區也配合這項發展,籌備新堂區以服務該區教友。

而由於建堂需時,教區便委託負責調景嶺聖母升天堂(1996年納入聖安德肋堂)的聖母聖心會,兼顧將軍澳的牧民和福傳工作。李燕屏以往是聖安德肋堂全職傳道員,過去37年在聖堂協助神父和修女的牧民工作,她記得是周懷德修女最先到將軍澳服務,「修女主日安排旅遊車,由將軍澳接載教友到坑口的聖雲先堂參與彌撒,熱鬧得很。」

及至1990年,聖母聖心會在景林邨開辦景林天主教小學,並借用小學禮堂作彌撒中心,服務將軍澳的教友。

堂區人員家訪教友
邀請加入堂區服務

這位堂區台柱李燕屏是馬來西亞華人,1981年隨港人丈夫來港後便入住調景嶺,到聖母升天堂望彌撒,後來更當上全職傳道員服務堂區,至2019年退休後仍繼續服務聖堂。這些年來她見證著堂區成長,從只有30多位教友,到現在有數千人。

作為全職傳道員,李燕屏除了教授慕道班和主日學外,也要處理堂區的文書工作、預備祭台、遇有堂區節慶更要準備茶會等。當年為了邀請更多教友投入堂區生活,她與周懷德修女每星期都會上門探訪教友,送上問候關心之餘,也向他們介紹堂區近況和活動。她說,那年頭教友關係非常密切,「家中遇有紅白二事,其他教友也會出席;逢節日,教友家庭也會帶食物回來堂區分享。」

昔日主日學兒童
今當上青年導師

堂區努力在社區傳教,目前登記的教友人數有9,000多人,近年主日學更吸引了不少兒童參加,各級共計約300人。於是,堂區除了在原址開辦主日學外,又在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設彌撒中心,舉行主日彌撒和主日學,以滿足牧民需要。

「我 K2 剛上主日學時,感到很陌生和害怕,課堂上經常大哭。」剛升上中六的馬沛希談起上主日學的日子,仍記得自己放聲大哭的情景。她哭得厲害,導師便走到隔壁班房,找同時是主日學導師的沛希媽媽安撫女兒。隨後沛希也慢慢投入主日學的課程中。

升上四年級,沛希反過來陪著媽媽,因為她主日學下課後,會到隔壁班房旁聽媽媽上課,「我看著五、六年級的哥哥姐姐上課,也不時要幫手派工作紙。」到她主日學畢業後當上青年導師,反過來幫手教主日學。

最近兩年,沛希多與堂區翁逸薰修女拍擋教主日學。每次上課前,修女先告訴她課堂內容,由她構思活動和遊戲。

堂區在將軍澳成長的同時,年輕教友也參與其中,把基督福音傳承下去,向萬民傳揚福音。

 

  • 編輯 KC / 採訪 Elaine Ng / 設計 Mike Ch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