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愛,可以在疫情下持續

期數
4049
刊登日期
2021.09.24
作者
清泉
主曆
主曆 2021 年 09 月 26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停課」、「網課」、「復課」⋯⋯是這一年的學校生活的寫照,對父母和莘莘學子一點都不會感到陌生。

筆者因為工作關係時常接觸到年青人和父母,他們有著不同的故事,在這多變的疫情下,有甚麼可以令家庭能同心面對從未遇見的挑戰呢? 

在停課期間,一位憂心忡忡的母親向筆者求助,她發現就讀中二的兒子長時間留在房間內機不離手,父母有時看到兒子玩手機時,就會指責兒子,此舉令兒子覺得無自由、不信任,大家爭吵就多了。

每次吵架完,父母很後悔對兒子說出傷害的話,並為此感到痛心。每當父母看見子女長時間玩手機,就很容易認為子女是「網絡成癮」。但事實果真是如此? 

筆者認為沉迷打機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個人性格、心理和社會等因素。我們要先從年青人的角度多理解。據筆者的觀察,在疫情下年青人面對不少生活上和學習上的轉變。

從前,他們參與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包括面授課堂,亦可與朋輩直接交流;現在,他們轉變為網上或半日授課,接觸老師和同學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習的模式又加上了網上學習的元素。從前,年青人能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例如運動、學校旅行、參觀、義工服務等;現在,因著疫情受到限制,年青人多逗留在家,感到無所事事。曾有些青年人向筆者表達他們因為與同學之間變得很陌生,但在網絡世界可以與同學增加連繫,在打機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成功感和朋輩的認同。

面對持續的疫情,父母能夠與子女維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筆者認為,父母可以向子女說出自己的擔憂,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從而減少衝突。

其次,父母應避免只著重子女玩手機的行為,應了解其背後原因,並陪伴子女一起解決,協助他們重建生活的規律和成功感,鼓勵子女學習自律。在這多變的疫情下,父母的「愛」和「諒解」是青少年成長的動力,亦可令一家人同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  明愛家庭服務

圖︰作者指青年在疫情下容易沉迷打機,家長要多溝通和嘗試了解子女的處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