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教理中心主任楊玉蓮 幫助教友闖出職務新天地

期數
4051
刊登日期
2021.10.08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0 月 10 日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預科同學以考入大學為目標,但我希望走另一條人生路。」教友楊玉蓮中學時希望在傳統的升學階梯以外,為天主走到另一片天地。輾轉多年,她為服務教會而持續進修,不斷進深信仰,以求善盡教友職務,與教友同行。

楊玉蓮在教會內歷任不同培育崗位,而每次服務新的崗位時,她都感受到天主帶領她去更深入地認識教友職務,好能幫助更多教友燃起服務心火。

服務教區教理中心9年後,楊玉蓮將於本年12月起榮休。她深刻體會到教理講授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教會職務,「這崗位令我最雀躍的,是能見證學員的蛻變,擔起教理講授職務。」

「一位原來不太活躍的學員,完成課程後蛻變為另一個人,他分享信仰時,說話流暢自然,在實習中也成功引起慕道者的注意。我為導師都感到很高興,感恩教友能透過培育,去發揮自己的神恩。」

教理中心在前人的努力下,一直致力去裝備教友:培育成人慕道團導師和主日學導師,開設兩年制教理講授文憑訓練課程,亦舉辦延續培育活動和出版教材。

培育路上辨別召叫

雖然多年來啟發了不少教友辨清職務,但楊玉蓮自己卻經歷了一條不簡單的培育路。

「完成中六後,我沒有立即升讀中七,而入讀了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日間哲學課程。哲學幫助我思考人生的意義,很吸引。不過,我擔心哲學畢業後不容易找工作,讀了一年哲學便返學校讀中七。之後才正式完成哲學。」在退省中作辨別後,楊玉蓮決定走神學培育路,更在三年內,提早完成了四年制的神學課程。

80年代初出茅蘆,楊玉蓮在當時初開辦的明愛徐誠斌書院(明愛專上學院前身)任教社會倫理科兩年,後來應邀到公教教研中心擔任培育工作。

90年代,香港教會發展基督徒基層團體,她獲聘擔任培育崗位,協助教區在黃大仙推動三年的試驗計劃,期間設計聚會模式,穿梭徙置大廈去幫助教友組織基基團,讓他們在聖言與生活的分享中互相扶持。

為建立職務划向深處

完成基基團的工作後,楊玉蓮轉到教區教友培育辦事處服務,也因而認識了專長於人格成長的朱蒙泉神父,啟蒙她在這方向划得更深更廣。「朱神父問我,甚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做好培育?我說要幫助教友學會自我培育,成為領袖。另一次,他問我有否想過再讀書?短短五分鐘的對話,便激發我進修的念頭。」

楊玉蓮之後前往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唸牧職學碩士,她於第一年專注靈修,第二年讀牧職神學,2000年畢業回港服務。

患癌症 體會生命在乎天主

她回港後在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擔任學生事務主任,陪伴學生建立團體去分享信仰,但突如期來的癌症,迫使她暫時離開學院。「患癌並沒有任何先兆,確診時已到了第三期,化療時要承受很多副作用。這讓我體會到病人的需要。」楊玉蓮在病情反覆中更上了祈禱的一課:「有次見好轉,外出與朋友用膳,誰不知晚上便發燒。我只能祈禱交託自己給天主。幸好,最後仍退了燒。」

「我康復後,經歷了半年才回復昔日的能力與節奏,但我知道,現在自己要適當地慢下來。我也體會到,生命不是屬於我。天主讓我活下去,是有事情想我去做的。」2004年她在神哲學院復工後,希望更深地回應召叫,經歷了大避靜後,便於2006年到美國芝加哥天主教聯合神學院攻讀牧職學博士學位。

「這次我也選了靈修科目,因為培育工作要陪伴同路人,互相了解對方的掙扎,教友對前路所感受到的不確定,就如當初我經歷的一樣。」楊玉蓮2008年完成論文畢業,題目為「處境培育:香港教區培育平信徒職務的挑戰」,內容強調平信徒職務的建設,必須和本地處境緊密結合。

為了撰寫論文,她訪問了不少教會人士以梳理香港的經驗。畢業後,教友總會指導司鐸劉德光神父(論文受訪者之一)邀請她擔任教友總會培育主任,「進修和以往的經驗,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明白到培育教友需要有銜接性,例如教友讀神學前,可以先嘗試讀深而廣的進階課程,也因此,我們在教總開辦了這類課程。」

教理中心:補足了我的培育拼圖

「擔任教理中心主任後,有神父問我:你轉行了嗎?」不過,楊玉蓮在工作中體會到,教理培育也是教友培育工作的基礎,「這崗位讓我完整地了解到教友培育階段。過往,神學讓我幫助教友反思本身的使命;而教理講授培育,讓我更立體地認識培育與職務,有如我生命中的一塊拼圖,補足了我的培育視野。」

「培育工作最令我感到滿足的,是能夠幫助人蛻變,也能夠陪伴人成長。」回望過往迎向將來,楊玉蓮始終感激良師與教友,幫助她在職務中走向天主。(鄧) 

圖︰01 教理中心主任楊玉蓮將於年底退休,她說教理講授培育,讓她更立體地認識培育工作與教會職務。
       02 出席教理培育活動
       03 在公教教研中心服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