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走進親密關係 看見內心不安

期數
4051
刊登日期
2021.10.08
作者
羅穎雪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0 月 10 日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我與另一半鬧交,我們正在冷戰中,我很擔心他真的會與我分手,我應該怎樣做?」阿思(化名),一位20多歲的少女, 致電明愛向晴軒飛越愛情輔導服務尋求協助。她一邊哭泣一邊顫抖地訴說著她與男朋友的關係。她說,這已不是第一次發生衝突,她感到很無助,不知道應如何處理他們的相處問題。

阿思的父母在她小時候便已離婚,父親因外遇而離開,直接放棄阿思的撫養權。母親也因為離婚事情大受打擊,將情緒發洩在阿思身上,曾經將阿思趕出家門。

直至阿思拍拖,男朋友待她很好,可是她一直感到不安,害怕會被離棄。有時候,她會感受不到愛,對男朋友有很多質疑。「我發信息給他,但他沒有回覆,我便打了40次電話給他。」「我要求他每天向我報到,當他未能做到時,我便會懷疑他與其他女士調情。」她很愛男朋友,但總是沒能把自己心中的愛好好表達,甚至因焦慮而變成操縱。日復一日,衝突變得頻密,成為了大家的日常。阿思說,今次的衝突與以往不同,她嘗試發信息給男朋友向他道歉,但他只是冷淡回覆。這樣已經維持了好幾天,她感覺世界好像崩塌了,她食不好也睡不好,她自覺自己的狀態愈來愈差,需要找人幫忙。

父母的離異、父親放棄撫養權,以及被母親趕走的種種經歷,讓阿思經歷多次被拋棄的經驗,令她擁有焦慮型依附形態。當她進入親密關係時,她很害怕對方會拋棄自己,所以用盡一切方法捉緊男朋友,但結果弄巧反拙。

在電話輔導中,我們聆聽著他們的內心, 肯定他們背後的不安、焦慮和恐懼。當他們的情緒被聽見,不一樣的對話便展開了。透過了解家庭關係,我們一同發掘依附形態的形成。於這個過程裡,他們慢慢發現自己內心的需要,嘗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與他們回顧與另一半的互動模式時,他們才覺察自己一直沒把內心的需要傳遞給對方。分辦自己情緒是很重要的,有時憤怒只是表面情緒,但心中的恐懼才是最真實的。我們要學懂向對方說出自己內心需要,而減少責怪對方。內心的不安需要被看見,才能打破循環。

•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24小時專業社工支援) 
   網頁:fcsc.caritas.org.hk 

 

 

  •  明愛家庭服務

圖︰01 組員寫信給自己,與內心不安對話。
       02 分手創傷治療小組組員以圖片表達分手的傷痛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