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輕狂】初領聖體班〔作者︰陳雋騫〕

期數
4052
刊登日期
2021.10.15
作者
陳雋騫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0 月 17 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施政報告終於宣布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記者找我來做個訪問:「你認為應如何提升香港的文化藝術教育呢?」心想這個問題涵蓋那麼廣,便先從音樂開始吧。我兩個女兒分別已上了多年音樂班,才開始接觸樂器。音樂班上所學的,沒有任何演奏技巧,先學習音樂的基本語言:拍子、高低音的分別。到了現在當然學著各種不同的音調調號,不過學習的方法,有點不同。以三個音組成的 C 大調和弦為例,一般教學方法是說中間那一個音降半度,便變成 C 小調,以邏輯為主導,之後死記。但我自小、以及我要女兒學習的方法是:以聆聽來斷定那一個和弦是大調或小調:「這個和弦聽出來比較慘,應該是小調!」之後再把不同的小調給她們比較:「升 F 小調聽出來好像還有點希望,C 小調感覺絕對是最陰沉。」這就是 Music Appreciation,用欣賞的方式來學習。

眼見記者有點迷惘,便換個較普遍的題材:語文。在香港學習中文,從女兒的功課便看得出,只聚焦在標點符號、重組句子、圈錯別字、默書、文法名稱如比喻法、擬人法等,把整個中文學習過程變成一科只講技巧、只記文法名詞、不顧幻想與欣賞的習慣,到小學畢業時,才發現孩子一本中文圖書也沒完整閱讀過,因為根本沒時間、看完亦沒有對中文考試成績有大幫助。英文教學同出一轍,於是到中學畢業時也沒完整看過一部莎士比亞或 Agatha Christie 作品。

法國盛產紅酒,難道法國人的味蕾比我們特別敏感?法國同樣是要成年人才能喝酒,於是他們用精油製作出過百種不同的味道教材:雲呢拿、朱古力、到各類的木材味道,讓小孩子從小便可利用嗅覺辨別、欣賞每一種味道的精髓,然後隨意混合比較。所以香港的文化教育,其實只需要模仿當年我最喜歡的初領聖體班:有道理、有金句、有歷史、有 Parables,就是有趣! 

 

  • 鋼琴王子陳雋騫在商場演奏成名、 在教堂司琴成長,最大成就是兩女之父。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