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母玫瑰堂(下) 勤唸玫瑰經 傳承愛德

期數
4052
刊登日期
2021.10.15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0 月 17 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按圖放大

創立聖母玫瑰堂的巴黎外方傳教會戴天恩神父(Joseph M. Madeore,1901-1981),生前時常鼓勵堂區教友多唸玫瑰經,又與教友合力賙濟有困難的街坊,更創立了聖嘉祿學校,為貧童提供教育機會。

堂區與聖嘉祿學校於1960年遷至現址,學校禮堂被命名為「天恩堂」,就是紀念戴天恩神父的貢獻,紀念碑上「恤苦憐貧」四字,是神父一生的寫照。60年代,堂區每逢主日便在天恩堂濟貧和提供服務,每月向有需要的街坊派應急錢,歷年來堂區和學校許多宗教與愛德服務都在這裡舉行。

「派錢要平均,亦不可缺,戴神父就是這樣有愛心的人,努力籌錢盡量讓每位街坊和教友都得到幫助。」聖母玫瑰堂聖雲先創會成員兼首任牧民議會會長蔡啟基服務堂區60多年,運用銀行工作的財務知識,協助堂區接濟貧民。

聖雲先會濟民扶助孤雛

60年代,堂區附近的西環、堅尼地城及摩星嶺一帶都是木屋區,許多居民三餐不繼,蔡啟基和堂區聖雲先會會員便走遍整個木屋區山頭,兩人一組做家訪,找出社區內最需要幫忙的人。

「某次我讀報得知有街坊因生活窮困而自殺,當晚我便去探望亡者的子女。可幸他們獲親戚收留,雖然當時物質上幫不了甚麼,但精神上的陪伴,正是聖雲先會最重視的工作:讓人靈轉化。」蔡啟基說:「在另一探訪個案中,寡母窮得負不起一對子女的學費,聖雲先會便供他們讀書。最後三人入教,子女長大後更慷慨捐助我們,也加入了我們的服務。」

堂區聖雲先會另一位前會長梁漢湛也服務了堂區60年,他最難忘的,「是帶領吸毒者到九龍寨城,要越過城內窄路,途中更遭三山五嶽的人包圍著盤問去向,最後才把當事人送到福音戒毒所。」

創堂初期,堂區善會數目不多,聖雲先會便帶頭服務。後來,梁漢湛跟一些老夥伴,都參與了聖若瑟會,讓長者每月聚會,互相支持。如今,聖雲先會仍繼續家訪、醫院探病、協助清貧學生升學等愛德工作。

在愛德與福傳工作上,堂區與聖嘉祿學校互相合作。該校退休主任、堂區教友劉純漢於1967年入職,他說當年不少老師都是教友,「凡堂區有任何活動,師生都積極參與,每年亦有學生領洗。」每逢慶節,師生與教友也會與青年同樂,從中向青年傳福音。及至近年,堂區神父仍不時到學校與學生傾談,為他們提供宗教活動。

堂區不但為街坊帶來歡樂,也在社區有困難時施以援手。1994年7月晚上的一次青年聚會,為教友帶來了一次難忘的經歷。聚會期間,聖堂附近的觀龍樓旁斜坡山泥傾瀉,造成多人死傷,大批災民無家可歸,當晚的活動即時停止,與會青年去協助堂區接待災民到天恩堂休息,堂區教友和聖嘉祿學校老師都回聖堂幫忙。

堂區牧民議會幹事黃慧珍當年仍然在學,仍記得教友返堂區接待災民的情景。得到前輩啟迪,她積極參加聖母軍,定期探望大口環醫院病人,近年也參與長者服務等活動。

「初中的時候,神父修女給我們服務的機會,也因此讓我們投入堂區生活。現在社會環境變了,青年可以有不同的社交活動,但我們仍與他們一起舉辦活動,希望他們知道,堂區服務為社區是有意義的。」黃慧珍說,堂區希望推出更多青年活動,以回應他們的需要,同時鼓勵他們一起服務堂區。

默想玫瑰聖母主保芳表

要培育信徒的教會感,聖母玫瑰堂在不同地方都設置了信仰的標記,讓教友置身聖堂內,也可深深體會基督的慈愛和堂區主保玫瑰聖母的內涵。

從堂區入口上樓梯往聖堂,便可在牆上見到教友捐建的玫瑰聖母鑲嵌畫,畫中信徒仰望聖母與聖子,而右、左側分別鑲有「玫瑰聖母」和「福佑眾生」的提字。

另一幅玫瑰聖母鑲嵌畫位於聖堂內,設於祭台後方的牆上,有如守護者下方的聖體龕。而每次奉獻彌撒時,聖母便望著祭台上的基督聖體,帶出主基督因聖神降孕,在聖母瑪利亞合作下,來到世人中間,又藉著聖母的代禱,世人也再次投奔到耶穌跟前。

教友參與彌撒時,可看到祭台前端印上了五餅二魚的圖案,這是帶出基督在祭台上接納眾人獻禮之後,便把自己作為生命之糧去賜給眾人。

聖堂左、右及後方都設有小祭台,其中右方的聖若瑟祭台,於聖若瑟年展示禱文及聖若瑟與聖子畫像,幫助教友默想這位聖母淨配作為父親的芳表。

聖堂右側設有先賢閣,追念已故牧者和堂區教友,讓教友藉著玫瑰經善工為亡者的靈魂祈禱。

在這個旺中帶靜的蒲飛路聖堂,教友於玫瑰月默想聖母的芳表,同時也追念前人的貢獻,繼續傳承這份愛心。

 

  •  編輯 KC / 採訪 Joseph Tang / 設計 Mike Chan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