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活化舊樓天台 成為玩樂地方

期數
4055
刊登日期
2021.11.05
作者
吳栢明
主曆
主曆 2021 年 11 月 07 日 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香港的唐樓天台曾經承載社會功能,上世紀50至70年代全港有100多間「天台學校」,直到70年代中期才陸續搬進獨立校舍而隨之消失。天台學校雖然絕響了近半個世紀,但是天台這片空間從未消失。最近兼善里的一班街坊,就齊心合力把天台改頭換面,化身成為天台遊樂場,成為疫情下居民「抖氣」、孩子玩樂的地方,同時讓區內青少年親身參與,營造社區力量。

位於長沙灣的兼善里,舊樓林立,有近3000多戶劏房單位,是典型的「三無大廈」——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明愛社區組織發展計劃在2021年6月透過功課輔導班接觸到一班居住在兼善里的青少年,了解他們在學業之餘「好想玩」的感受,但苦無適合的公共空間。於是他們化身小記者採訪兼善里的街坊,發現不少居民都認為區內遊樂設施不足。「希望兼善里環境更好,可以增加個遊樂場,這樣細路仔就可以有地方玩!」小記者誠哥在採訪後分享他的感受。

於是,計劃的團隊聯同居住在兼善里的青少年,在今年8月化身為「畫圖者聯盟」和「遊樂場工程師」,抱著「我要玩」的態度,以塗鴉的方式將兼善里的天台,變成獨一無二的「畫廊」,共同創造全港獨一無二的「天台遊樂場」,尋回玩樂的童心。

居住於兼善里的 Andy,是天台遊樂場的青少年創造者之一。「今日嚟搬嘢,仲有起嘢。」其實只要細心留意,會發現社區內仍有不少公共空間能夠運用,再加上青少年豐富的想像力,便能夠賦予閒置空間一份生命力,延伸居民(特別是居住環境擠迫的劏房戶)的生活空間。

「以前天台只有青苔同埋火燒後的烏黑痕跡,但而家就出現返生機,仲有見到啲跳飛機嘅塗鴉,就好似重拾返之前的童真。」居住在兼善里的街坊阿鵬,回想參加天台塗鴉活動後的感覺。兼善里曾有天台因雜物堆積和發生火災,不少居民都不敢走上天台,於是一眾青少年便化身「畫圖者聯盟」,走進長滿青苔、佈滿雜物的「無人空間」,透過塗鴉把保持環境清潔、勿亂拋垃圾等信息傳開,更希望能夠活化「無人空間」,將天台改造成任何人都能夠玩樂放鬆的地方。

「在密密麻麻的建築物之間,出現一個天台活化空間,尤如沙漠出現綠洲一樣,不但成為居民聚腳同樂的好地方,更在石屎圍牆下出現希望。」明愛社區組織發展計劃團隊成員分享道。「我們與區內青少年接觸後,發現他們對於區內不少議題都感到興趣。雖然他們並沒有參與改善社區的經驗,但他們擁有無限的想像力和活力,敢於『發夢』,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我們透過今次活動認識了區內更多不同背景的年青人,建立了他們的「玩」的網絡,實行玩咗先」,然後才分享其他社區議題。

 

  • 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

圖︰01 天台居民參與塗鴉活動
       02 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把舊樓天台變身遊樂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