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代人】為信的人 一切都是可能的
首次參與「信心在人間」,發現原來當中不少人是每月或隔月就來避靜。教區能有「信心在人間」這恆常機會給青年靜下來,好讓天主與自己接觸,給自己「充電」,正引證了天主對我們的愛。
作為基督徒,我們經常置於「出」與「入」之間︰天主知我們累,適時向我們招手,叫我們進「入」祂的懷抱休息;當我們充滿能量,祂便向我們揮揮手,叫我們「出」去傳福音,喜樂地活出祂的恩寵——這是「出」與「入」的循環。
而這次避靜,對我正是一個「入」和「出」——重整和沉澱——的機會。原來當人把一切雜務放下,才看到真正的自己,覺知自己確實的情緒與想法,更接近天主。尤其是在晚禱時,在溫煦的燭光照耀下,又在柔和地重覆詠唱泰澤短頌,我定睛看著十字架上的耶穌,莫名的感到一種很安穩的實在感︰是把所有重量都放在地上的那份實在,又是把整個人的思緒重心,都聚焦於天主的那一種安穩。
記得以往讀舊約時,常常會羨慕那些人能看到天主具體形象,聽到天主實在的聲音。當每次想起在自己從沒試過這體驗,便感可惜。然而,讀盧德傳時,神師指出天主雖沒以具體形象出現,但祂的存在,卻常具體地呈現在每一個按祂旨意生活的人身上:在看似絕望的時刻,盧德選擇捨棄自己的民族,跟隨和服侍她所愛的婆婆;看到需要幫忙的陌生人,波阿次選擇慷慨分享……
這令我反思我所渴望與天主接觸的方式,或與天主與我相遇的方式截然不同,卻不代表天主在我的生命中缺席。當靜下來,回看自己過去時,其實也留意到天主很多的足跡,只是有時忙著抱怨天主的「消失」而沒有留意。
通常自己有很多藉口去逃避領受修和聖事,可能是犯的罪都難以啓齒,但在避靜中約見神師實在太方便,我也只好乖乖「自首」。就在我似乎用盡了畢生的勇氣完成告解後,神師一秒便把我的尷尬變走,與我閒話家常。他切換「空氣」之快,讓我頓時感到天主對我的渴望:祂清楚我犯過的罪,但仍是願意等我回來,因為祂很想與我談話,要我知道,祂依然是很愛我的!
這次避靜深刻的體驗,讓我不斷回到天主身邊。正如是次避靜的主題:「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九23)避靜,就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又似是生命旅途中的「暫停鍵」,尤其是在這紛亂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多點能量,好讓人相信「信心在人間」。
-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信心在人間」每月避靜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