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堂區是教會在一個地域內的臨在
在《堂區團體的牧靈更新》實施訓令(#27)指「堂區並不是一座建築物,也不是一套架構,卻是具體的信友團體,而堂區主任司鐸就是其本有牧者。就這一點,教宗方濟各曾提及『堂區是教會在一個地域內的臨在,一個造就聆聽天主聖言、基督徒生命成長、交談、愛德外展、欽崇和慶祝』的環境。」
因應堂區更新年的呼籲,不少堂區均思考如何回應疫情下的失業及就業不足家庭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近大半年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支援了多所堂區,並與不同堂區的關社組一起構思,如何服務社區中這班面對失業或開工不足的家庭。
不少堂區團體也回應了上主的召叫,在其地域內以具體派發食物包的愛德行動,將愛分施開去:堂區以每八星期為一個循環,每兩個星期邀請這些家庭親到堂區領取食物禮品及超市禮券,有些堂區每期服務30個家庭,有些甚至50個家庭。事就這樣成了﹗為擺脫領取食物包「蛇齋餅糭」的印象,令到臨堂區的家庭備受尊嚴對待,堂區教友義工帶著笑容在門口「迎賓」,並由「引路員」帶領到達指定地方,每個到臨堂區的家庭,每次均由固定堂區教友義工配搭本會的社工聯合面見,每個家庭予以問候和關懷,或轉介合適社會資源給他們。食物禮品包也是精心選擇的,平衡各方面的需要,也配搭超市禮券,令兩星期的食物禮品包的重量不會太重。
當這些家庭來到堂區時,堂區教友義工用心聆聽和陪伴這些家庭。其中,有一位之前做髮型師的朋友,他因為要照顧患上嚴重疾病的太太,因此未能工作。每次教友義工跟他交談的時候,都充滿感恩的氣氛。由於他要照顧患病太太的身體與情緒,因此未能好好照顧自己,感到極大的壓力。有一次,他分享他正考慮應否為太太進行某個醫療程序和自己內在的心路歷程,教友義工全然臨在地傾聽、陪伴。事後他說,即使身邊的朋友,也未必可以如此專注地聆聽他生命的故事,對於生活壓力大的香港人來說,著實這也不為奇。教友義工告訴他,堂區在日間是「門常開」的,住在附近的他可以進來坐坐,作為照顧者的他,也可以舒一口氣。當他再回來的時候,髮型師告訴我們,在平日沒有禮儀的時候,他真的進了聖堂,希望感受到那份寧靜!我們不知道天主如何繼續祂的工作,但從這位髮型師祥和的微笑中,似乎天主已親自安慰和照顧了他。筆者在不同堂區也目睹一張又一張基層朋友的面容, 透過教友義工們這份臨在和陪伴,離開時也帶著一刻的寧靜、安穩與祥和。
參與不同崗位服務的教友義工也因目睹這些兄弟姊妹的轉化,而親自見證聖神的臨在。而且,每當堂區呼籲教友參與服務時,天主都親自吸引了很多、很多的教友前來報名,他們樂於擔任任何崗位,以謙卑的心與貧窮弱小者同行。在信仰分享時,不少教友義工分享不是他們有甚麼能幫助他們,而是見證天主聖神親自作工,轉化就出現了。每當教友見證主的醫治時,他們的信仰亦同時得到更新,信友團體亦得到建立。
在支援堂區信友團體服務社區中的近人時,我們同時著重培育一份與主相偕合作的意識,所以舉辦這些活動時,「謀事」不只為事工達成,更著重培育信友的靈修幅度,讓教友體驗「成事在天」。在聖十字架堂「增餅行動」中,我們會帶領教友義工一起默觀五餅二魚的奇蹟;在聖伯多祿堂和聖安德肋堂的「瑪納行動」中,更與教友義工一起默想福音中聖伯多祿和聖安德肋的行動與說話,並祈求聖宗徒的助佑與光照。
教宗在第五屆「世界窮人日」文告中向我們傳遞一個可形容為吊詭的訊息,就是:耶穌不能隨自己所想的時間和地點找到祂,而是在窮人的生活中,在他們的痛苦和急需中,在他們有時被迫所處的非人生活環境下,才能找到祂(參文告#2)。
如何才能幫助迷失的教友找到主耶穌呢?誠然這是不少有心人正在思考更新堂區的疑問!著實由於香港社會外在環境的轉變,堂區生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不少人選擇不再參與堂區團體生活,因為他們的靈性生活被外在壓力打垮了。可是日復一日的堂區活動,卻未必能承載這些羊群沉重的失落感。
放下「謀事在人」的自我、鬆綁僵化不變的堂區文化、培育過程中幫助信友團體建立「成事在天」的信靠之情、透過具創意的愛德服務和為有需要的貧困弱小者代禱、建立團體中的主內情誼和信仰分享⋯⋯在在都是幫助信友找到主的途徑,因為主耶穌是窮人中最貧窮的一個,祂每每親臨每一次以祂為中心的服務當中。
-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