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讀書】共唱天上讚美之歌〔作者︰陳婉君〕

期數
4071
刊登日期
2022.02.25
作者
陳婉君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2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八主日

聖樂寶藏應以極大的關心去保存與培養。如果神聖敬禮隆重地以歌唱舉行,有聖職人員參加,並有民眾主動參與,則禮儀行動便顯得更典雅。(參考《禮儀憲章》#六,113—114) 

聖樂是歌曲與禮儀融合的藝術。「所以聖樂越和禮儀密切結合,便越神聖,它能發揮祈禱的韻味,或培養和諧的情調,或增加禮儀的莊嚴性。」(《禮儀憲章》#六,112) 為天主的光榮而服務者以本身的才華、技巧,倣效天主的創造工程,作出撼動人心的作品以彰顯天主的無限完美,越是以專心致志創作的作品,越能增加對天主的讚美與榮耀。《額樂集》1—4冊早在2007至2008年出版及再版,今年一月出版的《額樂集》為四合一綜合修訂本,把原先四本的《額樂集》精心編輯成一本,完整而歸一,信友能細味充滿基督精神的作品,本書更值得聖樂愛好者悉心珍藏。

《額樂集》以四線記譜(由本篤會會士桂多.達賴左(Guido d'Arezzo 995—1050)訂定),調號C調為符號騎線的位置音唱 Do;調號F調為符號騎線的位置音唱 Fa,其他的音符和調式等可參閱本書《額我略音樂凡例簡介》頁1—3。談談額我略歌曲命名的由來,由於教會初期未有統一的曲譜,至六世紀末,教宗聖額我略一世(Gregorius Magnus, 590—604)蒐集原有的曲調,加以修訂,並訂立詠唱時應守的規程,他還編了一本《對唱經本》(Antiphonarium),奠定了「額我略歌曲」的重要基礎。八世紀時,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768—814)更促使教會的神職人員接納了額我略歌曲而放棄於第五世紀已定型的法國聖歌(Gallican chant)。至1963年12月4日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將額我略歌曲,定性為「本有的 Propria」藝術,屬至高的榮譽。大公會議的原本訓示:「教會以額我略音樂為羅馬禮儀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禮儀行動中,如果其他歌曲條件相等,則額我略歌曲佔優先。」(《禮儀憲章》#六,116)(參考劉志明《額我略歌曲在歷史中的波濤》) 

額我略歌曲(Cantus Gregorianus)是對教會意義重大的禮儀歌曲,視為「本有的」,已被教會所祝聖,稱為「聖儀」(Sacramentalia),「聖儀,這就是模倣聖事而設立的一些記號,用以表示某些效果,尤其是靈性的效果,並因教會的轉禱而獲得。藉著聖儀,使人準備承受聖事的特效,並聖化人生的各種境遇。」(《禮儀憲章》#三, 60)。歌曲表面看似平淡,因而被稱為平歌或素歌(Cantus planus),但在細緻和精巧的表面上,加入少許變化,卻會產生戲劇性的變化。這類型的音樂是按歌詞而作,因此旋律與文詞的結合度很高,且達至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代的「繪詞法」的地步。有關聖儀最高的牧靈價值:「聖事及聖儀的禮儀,就是使信友盡心準備,靠著由基督受難、死亡、復活的逾越奧蹟所湧出的恩寵,聖化各種生活遭遇,而所有聖事與聖儀的效能,也都是由這逾越奧蹟而來。於是,一切物質事物的正常用途,幾無一件不能導向聖化人類、光榮天主的目的。」(《禮儀憲章》#三,61)聖奥斯定主教(Saint Augustine):「唱歌是雙倍的祈禱。」(He who sings, prays twice.) 讓我們一起詠唱天上讚美之歌,藉着讚美天主而被聖化。 


《額樂集》出版社香港公教真理學會/譯詞李士漁、黃國華、胡健挺、劉志明、陳繼容、李子忠、蔡詩亞/植譜、編輯 蔡詩亞、張月珠、馬錦廷/出版日期2022年1月/定價$98/ISBN978-988-8303-97-7 

 

  •  陳婉君,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主編。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