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在地若天

期數
第 4079 期
刊登日期
2022.04.22
作者
丘建峰 
主曆
2022 年 04 月 24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

如果我們承認,現今的堂區生活,幾乎等同彌撒,那麼,談堂區更新,應該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部份,是堂區如何把彌撒豐富起來,讓前來聖堂的教友,帶住感恩的感覺,離開教堂,回到人間世。

不過,也要先旨聲明:堂區團體並不應只限於禮儀,這裡只是就現實狀況,提出一些較務實具體的建議,相信可以在短時間,改善現況。這只是一種策略上的效果,而長遠來說,堂區團體應該有不同面向的發展,把焦點只放在彌撒上,並不是長久之道。

如何豐富彌撒,可分內外兩面。彌撒之內,不妨想想如何能夠令教友更投入,在彌撒中獲益更多;彌撒以外,不妨想想一些方法,藉教友聚集的這個時刻,做一點有助堂區的事情。

有關彌撒之內,教友參與其中,不談神學意義,用平常人明白的字眼,不出兩個方向:知識上的增長,以及感情上的投入。知識的增長,離不開經文與講道,感情上的投入,離不開氣氛與音樂。

關乎經文與講道,核心是神父的講道,高質的講道讓教友心熱如火,如何有助神父改良自己的講道,團體可以出一分力。其他部份,筆者覺得科技有助改良,如善用投射裝置,在彌撒前後都可以用不同通訊工具,為教友熱身聆聽聖言,又或事後鞏固聽到的道理。

至於氣氛,要關注的細節就更多,如何可以在佈置、座位、衣飾、音樂等等,都力求禮儀保持在一種神聖的氣氛裡,禮儀組要多思考。筆者覺得,第一步是把負責禮儀的人,認同這才是彌撒的首要考慮因素,才可以開始進一步思考。如果大家都停留在「跟足規矩」,又或是個人喜好,這沒有改善的可能。

至於彌撒以外,在彌撒前後,往往是聯誼的好機會,堂區負責人會否在每台彌撒前後,出現在合適的地方,迎接教友,聊上幾句;又或彌撒之後,一起談天說地,讓大家可以在禮儀以外,實質也連結同一堂區的教友。

以上所言,有點瑣碎,但具體實際的改善,必然要由細節做起,關鍵是堂區內負責彌撒的各個單位,是否認同相關的改善目標,才是起動的動力源頭。

期盼的是,從彌撒入手更新堂區,既是即時可行,又是堂區成員本身熟悉的事情,希望這能夠起動大家。我想,堂區更新之難,還是回到人身上。如果堂區成員不覺得要改變,不感到改變的好處,自然就不會有深耕細作的努力,而要達到更高階的更新,也許先貼地而行,終有一天,堂區團體就是真正共融的天國了。

•塘邊鶴系列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