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誰的狀元?〔作者︰周守仁主教〕

期數
4094 期
刊登日期
2022.08.05
作者
周守仁主教
主曆
2022 年 08 月 07 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眾裡尋祂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今年出了八位狀元,其中四位更是「超級狀元」,他們大多來自傳統名校。

過去多年來,香港的報章每逢七月便廣泛報道該學年中學畢業的公開試(例如中學文憑試)有多少狀元。隨後幾日,媒體仍然會有一些跟進報道,介紹狀元的成功故事、他們的學校、希望入讀的大學主修科、成功地預備考試的貼士,以至一些個人成長的往事。結果是,這些狀元就讀的學校會變得更受歡迎;在學校持份者又或是潛在持份者的心目中,學校的地位也變得根深蒂固。

因此,一些學校以培養出狀元為它們的參考基準,它們甚或提早在收生階段已開始這場比賽,實在不足為奇。為了要識別出狀元人材,一些學校更會細緻地設計出分辨和操練的程序。

為這些有抱負的學生,他們承受的重大期望和壓力,是難以想像的。如果他們希望成為知名的狀元,他們會抱有甚麼心態來看待自己要接受的「教育」?對於那些公開試成績沒那麼優秀、甚至不及格的一群考生,又怎麼樣呢?他們從教育之中得到甚麼?或者,他們是否注定是「失敗者」?

若然如此,情況實在令人遺憾。自從中國建立科舉制度以來,精英制度便成為了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在科舉試中的狀元,才有機會接受高級官職,置身精英行列。

狀元與精英制度深深地植入了我們的文化意識當中。然而,我們還可以讓這情況持續多久?改變這種文化,是否就意味著要貶低教育的價值?又或者,我們能否在學術能力以外的範疇上,同樣重視它們的狀元?我們的考試制度,能否是去辨識學生的資產而非欠缺,發掘學生的潛能而非不足?

感謝上主,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都留意到這些令人困擾的問題,以至它們對學生的影響。他們都嘗試在公開考試中,擴闊評核學生才能的範疇,好讓學生能夠在學術範疇以外,認清自己的興趣和天賦。然而,傳統學術科目仍是重點所在,非學術科目還是被貶謫為不那麼有價值。同樣可惜的是,一些本地傳媒仍繼續強化狀元文化,致使學校也得依從這種教育方向。

試問世界其他地方,可有視中學畢業試的成績優異學生為全省甚或全國的英雄?這是香港獨有的現象嗎?其他地方慶祝的,是一些為世界作出貢獻的英雄。在這情況下,我們可以怎樣向新生和他們的家長,介紹香港的教育?

若我們從更廣闊的脈絡中,去反思教育和世界的關係,教育的目的,是否要為具競爭性的全球經濟體系培養競爭者?全球競爭日趨激烈、資源分配的鴻溝愈來愈大,教育如何造就出以上情況呢?我們真的希望這樣嗎?我們會認為某些事情是無可避免,但其實我們又有否造成了那些事情的出現?要怎樣做,競爭才能達致惠及競爭者本人,又惠及全世界?

香港、我們的世界、特別是世界各宗教,應該要著手自我反省,互相聯繫深入交談,探討為了有一合意和可持續的未來,大家可認受的當代教育的本質會否是:服務人性、生態、和平與永續的教育。更者,我們基督徒有著耶穌基督、真人真天主作模範。在耶穌身上,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結束這篇短文之前,我想向今年的中六畢業同學和將於新學年應考新高中文憑試的考生說幾句話。你們是自己生命的狀元。沒有人能夠決定你們是誰、你們的將來。真正的贏家,為自己更好的成就而奮鬥的同時,又會造就別人,讓別人做得更好。與你們的同伴攜手,你們會成為明日世界的贏家。沒有人會是個失敗者,因為所謂的「失敗」,是造成日後的贏家所需並有價值的一些準備。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主教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