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代人】校牧也要識釋經(上)

學校牧民的工作可說是種類繁多,工作範圍亦甚廣,如果要列出工作項目,或許是十項全能吧。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工作都基於聖經內的教導。要學習仔細理解聖經,或許要到聖經學院進修。因一次機緣,邀請了蔡俊源神父為校牧避靜擔任講者,神父講解聖經的方法很吸引參加者。之後,就籌備了這「校牧釋經班」的六堂課程。蔡神父以敍事批判法(Narrative criticism)的釋經方法教導學員怎樣成為一位導演去理解聖經每字的背後意思。每次課堂,有神父的講解外,更有個人反思空間及小組的生活分享。在學習之餘,也能透過分享加深彼此的認識,互相鼓勵。
以下是學員的真誠分享:
方俊健校牧表示讓自己更了解耶穌的教導, 從不同角度切入聖經內容,對個人信仰成長有很大得著。
陳燕貞校牧表示增進自己對閱讀聖經的興趣和方法,有助個人靈修和小團體靈修。另外,同工分享也很豐富,更刺激她在創作活動的想法。學習之餘也認識了一班同工,增強她在工作上的支持。
吳惠玲校牧表示,最初她覺得釋經需要很有智慧才能領略聖言的真諦。經過蔡神父細心指引與教導後,讓她明白到聖經可以很有趣味,就好像看一齣電影,把自己代入每個場景中感受氣氛,很容易觸動自己內心的反思。她希望能在校園應用,並認為內容有助於自己的靈修。
朱慧玲校牧表示,最初對此課程不存有很大的期望,只抱著多學一點也無妨的心態。蔡俊源神父有如電影的導演,帶領她從不同的角度去觀看聖經內不同的場景、深入每個角色去探討他們的感受、回應,抓著聖經內文重要的字眼,應用於現實生活。完成課堂後,不但開拓了她看聖經的視野,更使她從不同角度去向不同的人學習, 因為天主賜給每個人的塔冷通也不一樣,希望藉此能互相補足、互相支持,讓她們彰顯天主的愛。
陳佩娟校牧表示此課堂讓她對於聖經的認識變得多面化,每次神父提問:「當中的人物,你會代入哪一個?」然後再提問在日常生活中個人經驗,從而結合讓她有更深的感受。
姚曼玲校牧表示在課堂中,蔡神父教導她如何從一篇聖經章節抽絲剝繭地演繹,背景、時間、人物、對話、角色人物中的心理狀況、行動的意圖等,從而瞭解聖經帶出的訊息。此外,蔡神父更會帶出一些與聖經有關的題目讓同工分享,各人慷慨坦誠地分享個人的生活經驗。作為牧民工作者,繁忙中的靈修,常常要從聖言中汲水,才能成為活水,滋養自己,服務他人。
01 學員專心學習